2002年,共完成审计项目39项。查出违纪违规资金1204万元,其中,预算执行62万元,财政决算16万元,金融5万元,企业审计917万元,行政事业审计15万元,经济责任审计189万元。违纪违规资金中,上缴财政39万元,调账处理815万元。
2003年,完成审计项目34项。查出违规金额113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440万元,上缴财政26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48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481万元。
2004年,共完成审计项目58项。查出违纪金额8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356万元,应上缴财政16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51万元,应自行纠正金额366万元。特别是对政府性投资工程,在开展好前置审计的基础上,搞好工程决算审计。年内,共核减虚增工程量、高套定额、核算错误等造成的虚增工程造价63万元,为国家和业主单位节约开支63万元;开展前置审计8项,共核减投资2.85万元,核增投资37.29万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共完成19项19人,查出管理不规范资金180万元。对全县14个行政事业单位2003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进行了重点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单位进行了审计处理,对各单位自查申报的18.68万元按规定解缴同级财政,对自查未申报的2.84万元作审计收缴。
20年来,共完成审计项目593个,查出违纪违规资金4166万元,收缴财政226.4万元,追回被侵占挪用资金81万元,查出挪用、贪污、行贿受贿3人,金额2.18万元,移交有关部门处理2人,受党纪、政纪、团纪处分4人。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一)领导班子建设。成立县审计局时,配备1名副局长,与财政局同一个党支部。1992年,成立了审计局党支部。现行政领导配有1正3副。无论是党支部还是行政领导班子,都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审计工作紧密结合,带领全体审计干部,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当好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的带头人。
(二)审计队伍建设。根据国家审计署提出的“要建立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的审计队伍”的要求,认真加强审计队伍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到2004年底,审计干部达15人。其中,大学1人,占7%;本科在读3人,占20%;大专6人,占40%;中专4人,占27%;高技1人,占7%;非执业会计师和审计师2人,占13%;助理审计师8人,占53%。平均年龄41岁。是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审计队伍。1986年以来,先后有6名审计工作者被评为大理州审计系统先进个人。
(三)制度建设。1995年4月,制定并印发了《县审计局内部责任规章制度》和《关于实行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的试行规定》。2002年11月,制定并印发《外勤经费管理办法》、《县审计局工作规则》、《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规定》、《县审计局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等19个制度、规定、办法,确保了依法执政、依法从审、依法管理,真正做到了有章可循,使审计的各项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廉政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多年来,我局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并纳入年度目标量化管理,在年初的工作计划中与职能工作一起布置,工作中一起检查、落实,年终一起纳入考核,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1995年,制定了各岗位责任制、考勤、评选表彰先进、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