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上的歌者
――记晋城市康复医院小儿科主任张敏勤
正值花季,他失去了左腿,从此拄着双拐高唱出一曲自强不息的奉献社会的人生之歌。这位拐杖上的歌者,因其突出业绩先后被授于“省自强模范”、“市自强模范”、“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他所经管的康复门诊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残疾人之家”。
1996年,张敏勤身怀晋东南卫校以及和平医院给他的真才实学远离故乡--------平顺,落户晋城市康复医院,这一干就是8年多。8年来,他回家不够8次,晋城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康复医院成了他温暖而亲切的家。他主治儿科病。儿科是一门复杂的临床学科,诊疗难度极大。治疗上也须小心谨慎。张敏勤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把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治疗发挥得无可挑剔。他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儿童积食、厌食、腹泻、高烧等症状,疗效显著,省时又省钱。送走一个患儿,又迎来一个病儿,重复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等单调而严谨的过程,一天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似的,那支撑着身体的右腿,更是说不出的难受,但只有甜蜜。他把别人用来看电视、聊天的时间都用在为之钟情而奋斗的儿科事业上。借着灯光,他捧着厚厚的医书,啃上几口,不断给自己充电、输血。八年来,经他亲手诊治的患者高达30万人次,治愈率90%。他以高超的技术和博大的爱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久违的笑声,渐渐地他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谁家的孩子病了,了解他的人首先想起的是他。不知道的人也会指点说找康复医院的小张大夫……
某单位一位职工的孙子患“病毒性肠炎”,大医院跑了几次,孩子病情不见好转,急坏了一家人。有人介绍说到康复医院找小张大夫。他们抱着一试的态度来到康复医院,经过张敏勤的独特治疗,终于痊愈了。患儿家长由衷感叹:真了不起!
家住五楼的一个孩子晚上十一点突然高烧,家长急打电话给张敏勤,他二话不说,拄着双拐就上了五楼。可想而知,这是多么艰难的事,但看到高烧的孩子能安静的睡下,张敏勤笑了。他就是这样,不论刮风下雨,路途遥远,随叫随到,热情上门服务。百姓们赠送锦旗或寄感谢信表达心中的敬意,沁水一家长在信中说:张大夫救了我们的孩子,我们给孩子起名叫“慕勤”。
爱拼是敏勤的个性。康复医院深层次改革管理体制,投资承包康复门诊,实行自主经营,张敏勤认为这种体制把经营权和责任感统一起来,风险效益一致,适应了市场竞争,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拼一拼。院办经过各项指数的综合审评,最后正式任命他为门诊部主任。当时,门诊部刚重修开业,困难重重,许多人担心他撑不住,打退堂鼓。但他认为,既然承担了就要做好,他详细而认真地分析了医疗市场发展形势,制定了依托按摩拓展康复立体交叉发展模式,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务管理,狠抓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基层关心职工生活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职工们比、学、赶、超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形成“六心、七声”等崭新的服务模式,社会影响力迅速扩展,外地患者也慕名前来,通过精心治疗,顽固性椎间盘突出、颈肩腰腿痛、冠心病、糖尿病得到了有效的康复。
中风偏瘫、外伤截瘫、小儿脑瘫、骨折后关节挛缩等疾病经过先进的PT、OT康复训练也不再被成为“头痛”的疾病。患者朋友们赞誉门诊卫生整洁,手法娴熟,服务一流,认为终于找到了康复的圣地,坚信希望就在这里。同时经济效益逐年攀高,2002年创下了80万元的记录,使门诊40%的残疾职工享受到平等、参与、共享的权利,平均每月工资800元以上,超过了健全职工的工资,而且残疾职工的半边天都是健全人,过上了幸福小康的生活。卓越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他所经管的康复门诊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残疾人之家”。他本人也荣获省、市“自强模范”的称号,被市直工委评为“十佳青年岗位能手”,“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市残联也特别赞赏他的敬业精神,把价值2000余元的假肢赠送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