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就在脚下
曾有著名文人这样描述:世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确,古冶支行早在四年前曾站在前行的十字路口为自身的何从发展徘徊着,只是古冶支行人在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张久存的带领下艰苦创业,经过四年艰辛的足迹踏的多了,便真的有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路……
新官理旧帐,清除前进途中的“路障”
二00一年初,张久存任古冶支行党支部书记、行长,他以对党、对建行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古冶行发展的路途中,然而挡在他面前的却是高达5000万元不良资产这一最大的“路障”。路难行,可再难还能难于上青天?从不认输的他以其干练的工作作风果断指出:古冶支行要发展,必须先清除前进途中不良资产这一最大的“路障”。他摈弃“新官不理旧帐”的官僚思想,召集新班子、谋划新思路、出台新方案,贯彻上级行工作部署,实施“一行一策”,明确了以降低不良资产,消化历史包袱为突破口的新思路,有针对性地加大降低不良资产工作力度,在古冶支行走出低谷的征途中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他身先士卒带领信贷部门员工,逐户走访支行的不良客户,针对各类客户的不同情况进行细分,逐户排队、逐户分析、逐户制定策略,综合运用清收、盘活、核销等手段,加大处置力度,并通过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促使各项策略有条不紊地落到实处。2001年,支行共完成核销32户39笔,贷款本金总额达1274.7万元,净化了支行的经营环境。在此基础上,他又带领员工克服诸多困难,加大了对非信贷类资产损失的清理力度,多渠道收集档案材料与法律要件,解决了困扰支行多年的信用卡透支难题。2002年,共上报核销信用卡透支户24户,涉及总金额37.4万元。
2003年以来,总分行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出台了一系列消化历史包袱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历史包袱的消化步伐。极强的政策敏锐性,促使他放眼于支行的长远发展,抓住历史性机遇,带领全行员工深入开展降低不良资产攻坚战,促使支行资产质量再上新台阶。他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法院接洽协调,为打好攻坚战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分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为打好攻坚战奠定了基础。有着“拼命三郎”干劲的他,外围攻关和内部业务一起抓。
2003年8月的一天,信贷部门人员因核销组卷而加班加点,已过了晚上2点钟,张久存同志仍和大家一起忙碌着,核对数据、修改报告、整理卷宗,全身心投入。在同事们看到他疲惫的身影而劝他休息时,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大家还都忙着,我又怎能休息呢?”。身教胜于言传,他的言行极大地激励了广大员工,其特有的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全员,促使支行全体员工士气风发,紧密团结,人人争先,在降低不良资产攻坚战的征途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到2003年底,支行通过诉讼、盘活等手段,共收回各类不良贷款本金513.4万元;实际核销贷款8户,本金总计1424万元;审批核销无本有息户4户,利息总金额3.2万元,使支行不良资产率(按一逾两呆口径划分)由2001年初的61.16%降至2003年底的12.33%。2004年组织信贷人员认真及时地做好可疑类贷款剥离及已核销贷款移交工作。
全年完成可疑类贷款客户剥离1户,剥离本金2600万元,完成向信达公司移交往年已核销贷款客户8户,本金总计1424万元,利息398.5万元。2005年一季度积极组织材料,向上级行申报冀东三友5000万元次级类贷款的转贷,到一季度末已完成转贷,并在一季度清分中,经省分行批准,将冀东三友的7000万元次级类贷款,向上迁徙为关注类,极大的优化了支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全行的不良贷款额由2001年初的5191万元降至2005年一季度末的846万元,不良贷款率由2001年初的61.16%降至2005年一季度末的4.24%,降低不良资产攻坚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挡在古冶建行人面前的最大障碍清除了,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展现在古冶建行人的眼前,一盏溢满共产党人风采的“路灯”点亮在古冶建行人的心里……
以人为本求发展,搭建前进途中稳健的“路基”
历史教训表明,择优用人、规范经营、防范风险是古冶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张久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