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大全

城市生态课第一次实习报告

fanwen
的。环境心理学家们认为,“对自然环境的美好体验可以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产生一种美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体验”

  (1),因此在2.1部分对燕南园的采访中,如我们所料,被采访的女士对燕南园感到很满意。而作为修建于50年代的燕南园,生活条件并不如条件极为现代化的公寓,有如此大的魅力也正是因为燕南园有着极其好的自然环境,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和悦耳的鸟鸣。而同样在万泉河文化公园,喜爱在草地上玩耍的孩子也正是因为他与生俱来的天性,因为这自然的绿对人所产生的吸引力。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公园竟然剥夺的孩子的这种权利,在草地上打出了“请勿践踏”的牌子。2.2中的静园后的草地也是不许践踏的.也许,设计师们是出于保护植物的目的,才这样做的。

  然而,试问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否又考虑到了人对自然的需求呢?是否想到了公园的建造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而不是仅仅追求美观,追求表层上的绿。对于人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绿是我们可以亲近的绿,而不是那可望不可即的绿。对于保护植物和满足人对绿的需求上的矛盾,这是一个很好解决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完全可以用耐践踏的植物来替代这种娇气的植物,如车前草。同时,我发现当我们在向自然亲近时,所受到的阻力不仅仅是设计师们的设计失误,还有来自人们观念的僵化以及人们错误思想的指导使得他们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2.5中最后的采访中,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人似乎早已经忘却了人亲近自然的本性,似乎已经麻木。由于社会长期的误导,在他们看来,这种本无可厚非的很美好的天性反而成了素质低下的表现,是应该收到谴责的。而在他们心里,这种天性已经泯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然而更可悲的是,孩子们的这种天性也将被这种观念所扼杀。

  而在2.4中连根一起将野菜拔起的老太太们亲近了自然,却在以着另一种方式破坏着她们所喜欢的自然环境而全然不知,也许当她们发现的时候,她们再也没了这片可亲近的自然环境了,这不也是一种可悲吗?!所以,经过这次实习,我认为要让我们能与自然更近,除了设计的改进,还应该转变人的观念,应该让人们知道什么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自然的亲近),什么是应该先考虑的(合理的人性的满足),什么是我们该做的?(采取合理的方式保护我们亲近的自然)。3.2万泉河广场:“要使我们的城市广场句要意义,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广场是‘人性场所’”。

  (2)从被访问人的回答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广场设计的并不是很成功,因为它忽略了一点:人。尽管看上去广场很漂亮,但置身其中特别是夏天,并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因为广场的周围并没有给游人提供庇荫的大树和坐的地方,只有一些冰冷的石凳和一些设计师们认为具有艺术效果的同样冰冷的石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个广场是“非人性的广场,缺乏对普通人的关怀”

  (3)。其次,广场中的喷水池几乎是不怎么用的,那么也就是这个喷水池只是为了特殊的几天来装点门面而用,这样岂不是对资源的浪费?再者,这样的广场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溜冰的孩子如不小心碰到周边的石球是很容易受伤的,而喜欢到处乱跑的小孩也许一不注意就会不小心在铺设的“河道”与广场的交接处踩空从而受伤。而这些也正表明了我们的设计师在设计广场时还是主要以美观排场为标准,而对人的关怀反成了其次甚至不在考虑之范围!我认为应该在这个广场其周围种上大树,并给游人提供舒服的坐椅。至于喷水池和石球石柱,我认为应该做一个适当的改造,使得这些隐患能消失。

  3.3水(河):“每个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都与其所在地的水系紧密相关。”

  (4)北京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然而,在实习中,我却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水体的污染。在蔚秀园中的臭水不仅影响了那里的环境,更给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威胁,在被采访的人中,没有一个人不对此感到不满和无奈。在去颐和园的途中,我看到了流着污水的万泉河。在颐和园门前,我看到了修了水泥堤坝的昆玉河.对于前面两个问题,我们经常接触,其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后一个,在采访时,原来以为这样做只是会造成视觉上的不舒适,然而回来后,查书,发现这样做的危害远远不止于此.原来自然的河堤,与水系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那里栖息着许多动物,生长着许多植物,它们不仅仅使得让我们感受到了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