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大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中介机构专业化服务水平。一是由市中介局牵头,开展“诚信中介”评选活动,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绵阳市中介机构诚信管理制度的通知》(绵中介[2005]3号),评选出了18家“诚信中介”并向社会公布。二是开展了“百家中介机构诚信宣言”宣誓活动,组建了中介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规范中介市场秩序。三是建立了中介机构金融业务档案制度,对有不良行为的中介机构实施了金融行业准入限制,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执业行为。
3、加大对金融涉诉案件的审理、执行力度,切实维护金融债权。市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500余人参加的金融诉案件培训会,有效提升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金融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对近3年法院受理的金融涉诉案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开展了集中归还农村信用社呆逾期贷款活动,已收回各级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贷款6719万元,收回信用社内部职工贷款244万元。
4、打造银政企互动平台,构建新型银政企关系。制定出台了市、县银政企共谋发展融资协作洽谈会工作制度,组织召开了“2.28中国科技城-绵阳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银政企共谋发展融资洽谈会”暨“宣传周”活动。会上各金融机构与绵阳的364家企业签订各类融资协议近80亿元,创下地市州银政合作新纪录,各区市县相继也召开了专题性项目融资推荐与合作洽谈会,有效对接了银政企供需信息。
(七)、扎实推进农信社改革工作
1、积极督促各区市县创造条件实现票据兑付。6月末,全辖账面资能抵债,不良贷款占比为22.71%,较2002年末下降了56.66%,资本充足率由2002年末的-24.61%提高至5.97%。政府承诺的股金分红8657万元,本年度内应到位3540万元,实际到位649万元,占年度应到位的18.33%。
2、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按照省联社的计划要求,2007年末,除游仙、三台外,其余区市县联社将争取完成筹建区市县统一法人社的工作。目前有梓潼、安县、涪城、北川、盐亭完成清产核资工作,进入验收和申报阶段。
3、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各联社积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和“三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新的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劳动用工和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在涪城拉开帷幕。
(八)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在财金办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党组十分重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抓党建、做满争优、人才工程、政务公开、勤政为民、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工作,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九)尽职尽责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
1、科技富乐城市信用社清算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今年以来,在两社清算方案上报省有关部门两年多来未予批复的情况下,我们不等不靠,把两社的清算工作重心放在了维护债权,保权资产,强力清收,争取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半年来主要抓了两年事,是加大催收债权的力度,集中人力配合公检法司及纪检、监察部门组成专门催债小组,多管齐下催收债权。二是加大收回资产的处置力度,避免造成新的损失,如证照不齐的汽车多年来搁置已腐蚀十分严重,再不处置就成废铁。为减少损失,清算组果断决定公开拍卖以减少损失。
2、积极主动担负起抓大口的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创建、综治、维稳、普法、防洪等任务。按市编委办的文件本未赋予财金办上述的大口职能,但市委、市府要求我办承担大口职能,我们依然积极主动,落实专人负责,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组织口内单位认真做好工作,特别是金融部门在改革中遇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我办党组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为创建和谐绵阳作出了贡献。
四、下半年财金工作的主要思路
(一)加强财税工作形势的动态分析,继续搞好月通报、季分析和不定期的分析工作,及时发现财税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向市增收节支领导小组反映情况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注意掌握影响收入任务大的重点骨干企业税收入库变化情况和非税收入的入库情况。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非税收入实行按企业和非税收入项目跟踪监控,对出现的问题采取逐户逐项专题研究,并建议对重点骨干企业和非税重点项目实行市上领导联系制,强化对重点企业和非税重点项目收入的征管工作。
(三)继续探讨在新的情况下如何充分调动纳税人和征管部门两个积极性问题,结合外地经验研究拟定我市的激励措施和办法来推动组织收入工作。
(四)深入开展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工作。一是结合信用社区的评选工作,抓好金融进社区的试点工作,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开展;二是建立中介机构信用信息系统,形成规范的信息公开和信息披露制度;三是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涉诉案件审理、执行力度,切实维护金融债权。按照绵委办发(2007)15号文件的要求,9月份开展一次金融重点涉诉案件专项整治活动。
(五)继续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努力创造央行票据兑付条件。
1、督促各区市县政府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2、指导农村信用社严格执行各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