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县域经济研讨会议上的发言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既是增强县(市)区域内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主题,也是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是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县域经济竞争力是县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包括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有了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何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我认为,以力促力、以力带力、以力借力,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具体地讲就是:
一、以观念更新产生的能动力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思想新,才能一新百新;观念变,才能一变百变。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固然有物质基础方面的因素,但追根溯源,最大的差距还在于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加快壮大县域经济,要特别注意克服几大观念误区:一是见物不见人的“资源误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固然要凭借自然、人文、区位等资源优势,但一个县发展的主导思想、工作思路、战略决策,才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作为一个县的领导,是否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创新能力、开拓精神,对于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多多益善的“支柱误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克服“多、小、散、乱”的通病,确定支柱产业不益太多,关键是要有特色,走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路子。三是南橘北枳的“经验误区”。发展县域经济不能盲目“跟风”,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不能把别人的经验作为一种成规。一定要从本县实际出发,创造性运用别人的经验。四是画地为牢的“界线误区”。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打破所有制界限,破除条块分割,强化区域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分亲疏,为我所用,共同致力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以资源优化配置的整合力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按照现代社会的标准和市场的法则,需要人们重新认识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它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只要是能够加以开发利用,作为市场要素参与经济活动,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应该看成是一种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不仅注重自然资源等有形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应重视人才、技术、信息等无形资源的开发利用,全方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当前,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要特别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业化上,园区建设的实质其实就是对资源的整合,把众多的工厂聚集在一起,便于统筹土地的征用、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政府的行政杠杆作用,实现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信息交流,整体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xx市确定了“六区一带”的工业园区建设新格局,就是要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城市发展的新区。在城市化上,要重视和加快县城建设,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从资源的优化配置方面看,搞小城镇遍地开花不可取。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时,人口和生产要素主要向大城市转移。尽管从我国国情来看,不能单纯依靠大城市来提高城市化水平,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即主要依靠小城镇的做法。首先,小城镇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弱,不可能满足中国人口城市化的需求;其次,由于小城镇的规模太小,达不到规模化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效益低下;再次,小城镇的大规模发展,必然减少大量耕地,引发新的问题。城市建设要突出战略规划和依法管理,要借鉴西方国家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总体规划突出超前性和特色化,城市管理突出法制化。xx在城市建设上的重点是实施小坝城区北扩东进工程,不断扩张城市规模。五年内,将城市规划区内的农业人口全部转为城市人口,城镇人口达到15万以上,城市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提高到50%以上。在农业产业化上,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注重农业的投入和产出,着眼于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强化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引导群众转变生产方式和生产习惯,实现从低投入、低产出向高投入、高产出的转变。今年以来,我们采取了重点抓、抓重点的工作方法,改变了过去乡乡建温棚、村村搞养殖,点多面广、形不成规模、浪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弊端,着力抓了一些规模养殖示范园区和种植基地,突出抓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工厂化、农民工人化、服务市场化、产供销一体化。
三、以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力提高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有没有优势主导产业,是衡量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只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选择重大项目,建设一批资源型、开发型、造血型项目,做到改造一批,新建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依托大项目、大投入,才能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带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从xx的实际出发,在依托现有资源、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注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主要是加快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冶金、电力、建材、酿酒、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行业“排头兵”。酿酒葡萄产业是我市目前发展潜力最大的产业,这一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增加我市财政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吸纳农村劳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力争在3年内建成5万亩酿酒葡萄基地,形成5万吨葡萄酒的生产规模,实现产值3亿元,建成全国较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到2010年使葡萄基地达到1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新增财政收入1000万元,安置农村劳动力3万人,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
四、以开放水平提升的互动力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县域与外界的互动能力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县域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各地间经济的相互依存越来越强,市场共有、资源共享的程度不断提高,谁游离于经济大循环之外,谁就难以在竞争中立足。在我国入世后,县域经济的发展不能仅在县内、省内、国内定位,要在全球经济中定位,要利用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提升竞争力。因此,壮大县域经济,必须走出“体内循环”,从观念上打破资源、市场的行政区划,在竞争、合作中拓宽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突出“引”字,引资促发展,拓宽招商引资的路子。同时,要突出“改”字,改制促发展。县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特点是税源型、龙头型、城市型、民营型、特色型经济,必须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之一来抓,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双增双赢,即:老板增收、财政增收,业主赢利,政府也赢利。
五、以经济环境创新的吸引力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
经济环境创新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对此,大家已形成了较强的共识。尤其是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着硬件不硬、软件不软的问题。这两年,在抓经济环境创新方面,自治区下了很大的决心,各地也采取了诸多措施。但经济环境方面一些阻碍改革和发展的“梗阻”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因此,坚持不懈地抓好创新经济环境,仍然是事关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创新经济环境,重点是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和作风建设。今年以来,我市作为全区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的试点之一,在规范政府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服务承诺、加强行风建设等方面,作了一些工作,相继出台了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定、行业作风公开评议办法、创新经济发展环境投诉处理办法,在全市行政执法部门、窗口单位推行了服务承诺制,41个单位向社会公开了服务承诺事项,成立了经济发展环境创新投诉举报中心。通过这些工作,努力营造规范透明的政策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依法办事的法制环境、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