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部考察方法不断改革创新,推行了一些科学有效的办法。而干部群众对干部考察结果仍然感觉过于神秘化,缺乏“知情权”;怀疑“暗箱操作”,缺乏信任感;认为不够准确,缺乏公正性等。为此,我们对干部考察结果公开的意义、方法和应该注意的方面进行了调查。
一、增强干部考察结果的公开度势在必行
我们成立了调查组,采取集体座谈、个别征求意见、发放问卷表等方式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在18个乡镇、25个县直单位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人数466人,个别征求意见215人,发放问卷3100份,收回3032份,范围涉及到全体县级、科局级干部和部分二层骨干、群众代表。通过调查认识到,干部考察结果必须打破传统保密的做法,提高“知晓率”、增强“透明度”。
1、广大干部群众“呼唤”公开。在召开座谈会和个别征求意见中,绝大部分的人希望公开考察结果,只有少数人认为公开不公开无所谓,但没有反对公开的。问卷表“你对干部考察结果公开的必要性认识是”一题中,选择“十分必要”的有2953份,占收回总数的97.4%;选择“不十分重要”的68份,占2.2%;选择“没必要”的11份,占0.4%。通过认真分析,干部希望公开的原因大致有四种类型:一是群众想了解班子和干部。大部分的群众反映:干部工作的民主化不仅只是集体测评打钩式的民主,还应该扩大范围;干部选拔任用不仅只是在形式上让我们参与,还应该让我们具有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现在透明度不很高,基层群众需要了解考察结果。二是优秀的班子、干部希望得到准确、公正的评价和组织的肯定。有的同志在座谈中强调:干部队伍要引进竞争机制、要出活力,首先就是要肯定成绩、公布结果,让优秀的班子和干部脱颖而出,充分调动积极性。三是有问题的班子、干部想了解问题在哪里,便于对症下药、及时整改。调查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不仅优秀的干部希望考察结果的公开,大部分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干部也希望公开。有的人讲:“如果我的测评居后,反映较差,希望组织上及时告诉我,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我一定会引起重视,反思自己为什么排在后面,便于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和改正。”四是班子成员之间需要相互了解,特别是“一把手”需要全面掌握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情况。调查中了解到,有些单位副职由于分工各管一线,平时很少有机会交流,他们希望通过公开考察结果,增加了解。大多数“一把手”希望全面掌握班子及后备干部情况,而对这么多年究竟谁的考察结果好、谁的差毫无所知有些抱怨。
2、从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出发,考察结果需要公开。座谈中大家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论较多,迫切希望通过公开考察结果来加以克服。其一,干好干坏不公开,干部队伍缺乏紧迫感和压力,“老油条”的现象比较普遍。问卷中,“你认为公开干部考察结果能否激发干部队伍的工作热情”一题,作出肯定回答的占87.1%。有的同志讲,部分干部几十年如一日,成绩和问题在哪里不知道,自身缺乏评价,既无压力,也无进取心;有的干部想好些搞,但不知道怎样搞。只有公开考察结果,让干部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存在的问题,干部才会自加压力,改进工作,形成优秀干部有成就感、平庸干部有压力感、不称职干部有危机感的工作气氛。其二,部分干部自我评价与组织评价差异较大,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客观。去年乡镇班子换届,我们严格执行了届内三年测评居末位的干部实行降免职,全县共有7人。而这些干部大部分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问题,自我感觉良好,不相信自己所处的位置,认为组织上搞错了。调查中,大部分同志认为,克服上述现象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开考察结果,有多少人投赞成票,有多少人投反对票心中有数,让干部有自知之明。其三,充分发挥考察成果的综合效益,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组织部门的考察工作花费的时间、人力比较多,但考察成果的利用率却不很高。需要充分利用在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真正做到爱护干部、对干部负责任。
3、搞好干部考察工作的监督,体现公正、公平,其考察结果必须公开。①考察结果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其准确性。干部生活在群众中间,他们的优势和功过是非群众最清楚、最了解,谁不错谁可能被提拔应该让群众知道,很多群众讲:要尊重民意,调动群众参与考察和监督的积极性就必须公开考察结果,否则群众就不愿讲真话。还有的同志说:“只有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充分接受监督,才能制约跑官要官风。特别是后备干部的情况要向群众公开,行不行群众自然会去评说和监督,就完全可以避免有的干部提拔不久就暴露出问题甚至犯罪入狱的现象”。②对发现的问题整改要加强监督,确保落到实处。问卷中82%的人选择“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应该让群众知晓”,选择“没有必要”的只占7%。座谈中大部分同志认为:发现的问题让群众知道,方便群众监督,督促整改,一段时间后再检验这些问题还存不存在。③对干部考察者本身加强监督,避免人情、关系等人为因素。问卷中“你对组织部门干部考察工作在接受群众监督方面的评价如何”一题,满意的只有39%,基本满意的占43%,也有18%不满意。调查中,干部群众对用人失误最痛心,对少部分群众评价差,最后被提拔重用的现象最反感和不能接受。认为只有公开考察结果,实行“阳光操作”,才能避免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二、创新思维,认真探索干部考察结果公开的办法
通过调查和认真思考,结合广大干部群众的建议和愿望,搞好干部考察结果的公开,要从内容、形式、范围等方面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1、合理确定公开内容。考察中对班子及成员的总体评价、建议以及后备干部的推荐情况是公开的重点。包括班子及成员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班子成员的民主测评结果和排名情况、中青年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结果和排名情况等。除此之外,单位的财务情况、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任期内的政绩、生活圈、社交圈、理论学习等可以定量定性的结果均可以作为公开的内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开。①召开大会,将考察结果向干部群众公开,提高透明度。②张榜公布,将考察结果用“明白纸”、“透明墙”在单位显目处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③集体通报,召开班子成员会或者二层骨干以上的干部会议,通报结果。④个别谈话,将考察结果反馈给被考察者,交换、征求意见,提出建议和希望等。
3、把握“公开度”,确定公开范围。①中青年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结果、排名情况应该最大范围地公开,让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加强民主监督,坚决杜绝在选人用人上的“暗箱操作”。②民主测评结果和对班子的总体评价在班子内部公开,也可以扩大到二层骨干以上。③对全体班子成员评价要向单位“一把手”公开,对个人的评价原则上要向个人反馈。④民主测评结果对居后三位(班子成员较少的例外)的要个别谈话,及时提醒,指出问题,提出意见和要求。
三、稳妥实施,确保干部考察结果公开的效果
1、深化认识,健全制度。一是加强领导,把干部考察结果的公开与领导联系责任制挂钩,干部考察结果的反馈、干部的提醒谈话、整改措施的落实都要在领导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确保落到实处。二是搞好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干部和群众正确对待公开。要让干部群众懂得和接受,随着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干部考察工作也要建立新的机制,考察结果要逐步向公开化方向发展,只有建立公开的机制,干部考察才会深入、才会听到真话、摸到实情。三是建立干部考察公开制度,从上到下建立操作性强的制度,使干部考察结果的公开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2、注重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度。第一、考察要深入、具体、细致,考察方法尽可能定性定量,除了常用的座谈、民主测评、查阅资料外,要尽可能下到基层单位,倾听群众的评价和意见;对成绩和问题要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来验证核实;要多用领导成员述职、民主评议等方式来进行考察;注重走访被考察者的家庭、邻里,考察领导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等等,确保结果公开的准确性。第二、引导干部群众讲真话,要对干部群众提出要求、严明纪律,反复强调反映情况要讲原则、讲真话;对谈话内容要保密,使反映情况的人敢于讲真话;对考察中不反映实情的要及时敲警钟或公开批评教育,发现有舞弊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确保结果公开的真实性。第三、考察结论不能过于草率,对没有把握的评价要与干部见面,得到充分论证后再公开;对一时难以查清的问题要组织力量调查或与纪检、审计等部门联合调查,尽快得出结论;充分考虑被考察者的工作难度、性质、方法、个性等因素,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尤其是人员少的小单位和情况比较复杂的单位,要认真分析造成意见不一致的原因,取保结果公开的正确性。第四、要搞好干部考察资格认证,建立干部考察责任制,强化考察者的职责,做到谁考察谁负责,确保结果公开的公正性。
3、正确运用考察结果,搞好四个“结合”。①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干部的使用和提拔要充分尊重考察结果,让群众接受和认可。②与组织处理相结合。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对“一把手”居末位的要进行诫勉、降免等处理,有针对性地进行谈话、帮互等。③与干部的典型推介、教育相结合。以干部的考察结果做为推介典型的依据,增强说服力,避免主观因素造成的失准失真。④与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考察成果,开好民主生活会,搞好带倾向性的作风整顿,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另外,还要注重干部的心理承受能力,采用恰当的公开形式,既要给被考察者增加压力,又要调动积极性,有利于推动工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