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十七大”的召开,谋划大发展,市委市政府于今年9月中旬组织党政代表团对环渤海经济区的天津、大连、沈阳、廊坊、海城五个城市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这是继去年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学习考察活动后的又一次大型外出学习考察。这充分表明了在骄人的成绩面前,决策者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此次市委市政府组织走出去,找差距,学他人之长,补东莞之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积聚了宝贵的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这次学习考察使学员们在聆听中领悟,在参观中感受,使我们的认识得到提高、观念得到更新、视野得到拓展,科学发展的思路更加明确,得益良多。
一、经验与启示
环渤海经济区在社会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园区开发、产业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好经验。作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我区有**这一宝贵水带穿区而过的特色,区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通过综合规划与建设,将**河两岸区域综合打造成我区的名片。所以,我们在这次学习考察时特别注重对“水”的观察,尤其重视对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和两岸区域综合规划建设经验的学习,其中天津市海河经济区域的规划发展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天津市大力发展海河经济区域的重大举措,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天津市以独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标志性地区为目标重点打造海河区域,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战,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迈出了新的步伐。海河区域对天津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开始显现,魅力海河已现姿容。天津市海河的规划建设经验对我区对**河段的周边区域的规划建设具有很强的启示性作用。总结海河的规划建设观念先进、气魄宏大,具体有如下五个做法与经验:
(一)注入经济实力。海河规划逐步拆除现有旧货场和部分破旧住宅,建设一带具有现代化办公、酒店、商品展示、会议、购物、娱乐功能的建筑群,并修建过河桥梁,完善海河经济和创业功能,为海河注入奔腾不息的发展动力,提升了经济实力。
(二)凝聚交通动力。海河两岸地区规划了多条与海河平行及垂直的道路,在海河沿岸地区形成由道路、地铁、公交、水上巴士、停车场及集散广场、滨河散步路组成的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为海河凝聚人气和财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彰显环境魅力。确定海河的整体景观风格、景观分区和重要的景观节点,进行海河沿线的堤岸改造、绿化、灯光、环境设施和景观建设。同时综合亲水岸线的建设,保护水环境,综合改善海河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使城河融为一体。
(四)激发文化张力。以海河自然风景轴线为中心,将天津发祥地的三叉河口、老城厢与各个时期的近代风貌建筑保护区、城市风景副轴线等相关景观元素串联起来。通过有计划保留和改造,展示中国“水文化”的历史和未来。
(五)展现休闲活力。规划建设2平方公里的柳林风景区,与海河两岸配套的绿化带、小公园、小广场和凉亭等一起,发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享受自然环境的城市功能。同时增加沿线商业、文化设施的建设,积极开展经济文化活动,丰富旅游的内容,创造新的休闲旅游资源。
二、谋求新发展
目前来讲,在外部氛围和我区的自身优势上都有利于我区的进一步加快发展。在外部氛围的优势上,十七大的召开,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的战略,使我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得到明确。在自然资源的禀赋上,**河从我区腹地穿流而过,在我区区域内的总长度达17.8公里,平均宽度达250米,仍具有较大的规划与开发空间,为我区经济升级和城市升级,推动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地域优势。在去年末召开的区十二次党代会上,我区提出把**河段的“一江两岸”作为未来的新城市品牌进行开发建设,通过科学的整体规划、合理的区段功能定位及人性化的亲水空间设计,致力营造成为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心纽带,强力打造成经济活力的黄金腰带,重力锻造出城建的绚丽彩带。使“一江两岸”成为最能彰显我区水乡特色,集滨江风貌、商业购物、休闲游憩、居住生活、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带状新空间,成为城市的新标志。天津海河的综合规划建设与我区的“一江两岸”规划建设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给予我们无限的启示。我区将以这次考察为契机,借鉴海河综合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立足实际,围绕**河段这一我区中心水带,突出综合规划建设,将该流域规划成一个功能布局合理、经济带动力强、生态环境优美的黄金水域。
(一)突出中心建设,凸显“标志之河”。
我区毗邻东莞市区,与市区有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我区将利用这一地缘优势,以“现代和谐水乡新城”为目标,按照《**区2004年―2020年总体规划》的设计,积极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一个具有水乡特色、适宜居住的生态家园。我区现有中心区面积达8.5平方公里,我区将在确定整体风格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好“一江两岸”区域建设。具体围绕**河这一黄金水带,加快一江两岸的改造建设,扩大区中心区规模,拓展城市空间。对**西岸的旧城区,我们将通过加快旧城改造,特别是因地制宜,采取“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分步实施”的办法,从物质形态、管理体制、经济组织等多方面加快对“城中村”改造,努力将“城中村”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服务齐全、管理良好的文明社区。同时把好临街建筑立面,改造街道,疏理河涌,营造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品位的水城。现通过旧城改造,已建成了商会大厦、外商公寓大楼等高层现代化楼宇。对**南支流的东岸,我们将以经营城市的手段启动建设,以游泳中心、房地产等具体项目带动区域开发,尽快完成该岸沿江景观带建设,与西岸沿江路连接辉映,使“一江两岸”成为我区的新城市中心。
(二)力促经济腾飞,驱动“动力之河”。
以**河段为核心,做好中心区、南城片区、南阁片区、西部片区、白一片区和荣平片区六大片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合理规划我区的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好各个片区的经济发展导向,使此河段成为一条前舞后摆,左右腾飞的黄金区域。具体是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在完善六大片区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建立“一中心、两翼区、三支点”的布局,以建立新城市发展格局为总目标,力求营造更优越的环境,为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高效的承载平台。“一中心”就是要建设以“一江两岸”景观轴为主体特色的中心城区。“两翼区”就是要把西部冀区,规划建设为高档次工业板块;把东部冀区、打造成为全区房地产业的发展中心。“三支点”就是要全力构建以荣平为支点的重点商贸、物流板块;以阁丫为支点的大型园区经济工业板块;以清晖园路沿线为支点的旅游经济板块。通过合理的经济板块的分布,使各片区为**河段注入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成为我区的“动力之河”。通过经济功能的合理布局,力争我区在今后五年内保持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区财政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在2011年突破9亿元。
(三)完善交通网络,构建“凝聚之河”。
通过完善交通网络,围绕**水道为中心形成一个“三纵三横”的主干交通运输网络,加强区内及与周边地区的凝聚力,助推我区发展。一是在港口大道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全力配合好西部大道、滨江东路、市大道延长线、沿江高速等一批市属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加快清晖路、阁丫中路的升级改造,完善环北公路建设。二是积极做好珠深高速公路**出入口地段的整治工作,改善路面状况和高速路周围景观,加强我区与市外经济区域的联系。三是积极配合市完善公交网络,借助我区新公车站落成使用的契机,延迟公交车末班时间,增购区内公交车至50台,优化线路安排,增加班次密度,同时增设与区外联通的公交车次,提高公交承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不断改善交通状况。
(四)突出环境建设,营造“自然之河”。
我们将还自然于河流,使**河以自然的姿态,展现最原始的魅力,突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市政府与我区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各企业的总量控制目标,全面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于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污染物排放不稳定的企业,一律实行限期治理,治理不到位则实行关停处理。二是落实蓝天工程。与碧水工程相配合,通过抓大气质量还蓝于天,与优美的自然水环境相互辉映。针对我区工业锅炉较多的情况,重点规范锅炉的运转情况,严禁锅炉燃烧废胶纸,加强查处力度,消除锅炉烟囱冒黑烟现象;做好大型锅炉脱硫装置的配套,以降低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加强对新、改、扩建锅炉的监管力度,重点对高速公路两旁、中心区、敏感区内的锅炉实施控制审批。三是以绿护堤。大力加强**河段两岸河堤的绿化保护工作,通过在沿江路两岸营造绿色景观、在与南支流连接的内河涌两岸大造绿景,将该河段建设成为一条联通全区、贯穿南北的绿色河流。
(五)开发旅游资源,建设“魅力之河”。
大力发掘我区历史悠久的水乡文化内涵,以现代旅游景点的宣传打造和历史纪念、建筑景点的整合,配以美食业的热点引动,系统开发**的旅游资源。将**段建设成为名声响动、吸引力强的“魅力之河”。一是整合旅游资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亮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竭力开发沿江的文化和其它综合旅游资源,展现水乡绵长悠远的文化魅力。清晖园的成功开发,已使我区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和良好条件,接下来我们的重点是继续打造扩大清晖园的幅射力,科学规划好马州尾的旅游板块;加快对大坟等文物古迹的开发利用,预留景点植被和配套设施建设空间,开辟人文景点;充实各村级文化博物馆的丰富和建设,展出水乡特色文化的历史沿革,与清晖园相联动,构建以水乡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体系。二是美食产业联动。同时大力发展美食产业。充分发挥我区美食驰名远近的优势,与旅游业相联动、相配套,走美食品牌、名牌产品之路,对一些已有较高知名度的产品,我们将大胆开辟新的发展路径,用集团式去开发,挖潜能、增效益、促效应。通过旅游与美食的有机结合,把我区建设成为集文化、娱乐、休闲、度假、饮食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