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监视指标仪表。在启动阶段一定要严密监视各种监测仪表,如膨胀指示器、压力表、温度表和水位计等,防止发生卡住、堵塞、不灵等现象。
做好“按压”操作。所谓“按压”操作,就是在点火升压过程中,要按一定压力进行有关操作,按顺序分步骤将压力升至工作压力。
注意对辅助受热面的冷却。因升压期间尚未对外供气,为保护辅助受热面,在启动期间应采取冷却措施,如开启过热器疏水阀或排空阀等。
对于热水锅炉,应当首先开循环水泵,使锅炉及外部系统中的水在流动中随点火逐步升温。
2)正常运行期间的安全
当负荷较稳定,即锅炉出力与外界需要基本平衡时,主要是保持压力、水位及温度的稳定,按“巡视制度”进行巡视检查。
当外界负荷与锅炉出力不适合时,将破坏锅炉原来的稳定状态,就要采取相应的调节措施,使之达到新的稳定状态。当负荷突然变化时,特别容易产生“假水位”,应当注意判断,否则容易引起误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如果锅炉处在较高的负荷下运行,其水位应控制在略低于正常水位的状态,目的是防止锻炉负荷降低时,造成高水位或满水。反之,当锅炉处于较低负荷时,锅炉水位应控制在略高于正常水位。燃烧调节的关键是严格按燃料、鼓风和引风的规定程序操作。
3)停炉
根据情况不同,停炉可分为暂时(或压火)停炉、正常停炉、紧急停炉等三种。
暂时停炉时,应进行排污、上水、关闭主要汽阀等操作。
正常停炉操作的程序一般是停止燃烧―关闭主汽阀―关闭所有炉门,使锅炉缓慢冷却。应注意的是不要使冷却速度过快,如果过快就会产生过大的热应力,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再就是要注意水位的变化,以及省煤器、过热器的保护。
在出现了危及锅护安全的情况、不停炉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立即停炉,也就是紧急停炉。紧急停炉时,一定要严防误操作,以免事故扩大。一般要快速停火,但不得向火层浇水;放汽降压、降低热水温度。如果是缺水,严禁上水;尽快冷却,可用通风和上水放水来实现。
(2)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
压力容器的运行分为投运、正常运行和停运等三个阶段。其中投运和停运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两个阶段,而正常运行主要是控制工艺参数。
1)投运安全
压力容器正常投运前,必须完成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易燃介质的吹扫、置换,与外界由工艺流程联系的系统处理等。通常在压力容器投运前都要制定开车方案,严格按方案启动。
投运时特别注意缓慢加载。因为压力容器有的压力很高,有的温度很低,还有的承压元件为多层结构,如果升温、升压或降温速度过快,就会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峰值应力以及衬里鼓包等,酿成事故。
2)操作安全
正常运行期间,必须严格按工艺操作,严格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介质腐蚀和投料等。
温度控制:压力容器的强度是按一定温度设计的,如果运行中壁温超过了设计温度,不仅会使强度下降,而且有些材料还会发生性变,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壁温。
压力控制:对于压力容器,在运行中要严格控制其操作压力,决不允许超过铭牌上标明的最高工作压力。
液位控制:充装容器是用充装系数来控制液位的,如果充装过量,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易造成破坏事故。反应容器是用液位来控制反应速度的,不同的反应速度往往产生不同的介质压力。
介质腐蚀性控制:如果压力容器内盛装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一定要严密监视介质成分和腐蚀情况。
投料控制:主要指对投料量、投料速度和投料顺序的控制,一旦发生差错,就可能导致发生事故。
在正常运行期间,必须加强定点定线的巡查,严密监视各种仪表和安全附件,观察受压元件的安全状态等。
3)停运安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