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下300米的加拿大丘吉尔瀑布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紧急“逃生巴士”,每天24小时在控制室出口待命。尽管自1971年电站投运以来巴士从未用过.但30多年来工作人员仍然每天坚持检修,只是为了在出现人类“未知”灾难、电站自身防御系统完全失效的情况下启用它。
为了几乎没有可能的灾难,几十年如一日检修一辆从来不用的巴士,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丘吉尔水电站由当时世界顶尖的技术专家精心设计,已成功抵御过无数次自然灾害,从未发生任何意外事故,既如此,有人可能会认为再设“逃生巴士”岂不是浪费?
联想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预防措施日臻完善,尤其在实施标准化之后,各类操作的安全保障措施达到“万无一失”的境界。其中就有许多人看来“没用”的标准化动作:每天巡视变电站环境卫生;每次外出作业前整理急救箱:每项工作结束后擦拭所有工器具……过去无关紧要的事如今成了制度。一些员工不理解,认为重复这些“多余”动作是浪费时间和人力,标准化之前他们照样保持了几千天的安全纪录。
安全生产长期稳定的情况下。那些“影响进度”、“耗费资源”的环节是否可以忽略?答案应该很明确。急救箱、逃生巴士可能几年、十几年都不会动用,环境卫生、工具清洁度似乎也与安全不沾边,但正是这些细节反映出企业安全基础、员工遵章意识的牢固和可靠程度。对水电站来说,某一天或更长时间停止检修“逃生巴士”事实上不会有任何影响,而作为安保体系的一部分,这一“停止”就意味着整个系统失去了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同样,一次作业少了某个“多余”步骤,一时也许无关大局,但由此引发的很可能是今后更多次、更大范围对标准化的“精简”,长此下去,安全意识淡薄,执行力缺失,终将成为难以弥补的安全漏洞。
一个企业能把最细小的安全措施长期严格地落到实处,其整体防线必定坚不可摧。这或许正是丘吉尔水电站几十年无事故背后的根本原因。对于企业,安全生产需要的不仅是“多余的巴士”,更重要的是常年坚持执行、坚守防线的“耐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