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利益分配格局以及社会各阶层成员所处的地位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也已经并且还会继续发生较大变化。认真研究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变化和特点,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摆出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调整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变化的特征
新型、规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反之,过时、无序、对立的劳动关系,势必损害职工权益,阻碍生产力发展,影响投资环境和社会和谐及平稳推进。把握劳动关系的本质,明确劳动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方向,是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经济利益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作为经济利益的主体,劳动者追求工资收入的最大化,资本所有者追求利润收入的最大化,二者的经济利益是直接对立的,对立焦点表现为新价值的分配比例,但二者的经济收益量同时更主要地取决于企业创造的新价值总量,由此可见二者的利益又具有统一性,企业作为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利益的共同体,其经济发展要求劳资双方建立均衡的利益分配机制。如果分配比例合理,二者的积极性都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企业就会创造出更大的新价值量,二者同时受益,如果分配比例不合理,就易造成经济利益纠纷,影响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协调,影响企业发展,使双方利益都蒙受损失。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下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对立统一的、互惠互利的经济利益关系。工会必须把握劳动关系的本质,促进劳动关系的协调稳定。
新型劳动关系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劳动关系主体双方选择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随之逐步形成,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选择也逐渐市场化,一方面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另一方面劳动者具有真正意义的择业自主权。劳动关系主体结构多元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所有制结构已由过去的全民、集中所有制一统天下格局变为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合资等多元化格局。与此同时,劳动力也呈现出多元化格局,由原来的国家统分统招形成的干部、工人身份变为除此之外的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等多种身份。职工身份发生了置换,职工来源更加广泛。劳动关系调节方式契约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形成和调节方式,主要通过合同、契约等方式来实现,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从而使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逐渐明确。劳动关系规范方式法制化。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人们的经济行为要按照市场规则达到法律规范。劳动关系的正常运行,也同样要按照市场规则用法律来规范,从而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国家对企业劳动关系的调节方式也逐步由国家以行政手段直接控制管理,转变为通过劳动法律,宏观政策间接调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行管理。
二、工会在发挥协调主体作用中的意义和工作基础
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使工会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的身份更加明确,迫切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协调劳动关系方面发挥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工会履行维护职工的需要;职工群众的内在要求;社会稳定和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家对职工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历来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劳动保障的力度不断加大,绝大部分企业均能按《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全面操作,规范运营,但仍有一些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对劳动法律法规不重视,也没有认真学习领会,所以贯彻执行起来走样,职工合法权益屡受损害,引起了劳动关系矛盾冲突,甚至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而劳动关系的矛盾冲突,大多是由于职工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生活困难,政策不落实,干群关系激化引起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职工的政治权利的不到保障,二是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虽然有的企业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但其条款是由企业统一制订好的,职工难以提出意见,或没有真正达到“协商一致”,双方难以履行。三是用工随意性大,对职工想用就用,不想用就辞退,使职工合法利益得不到保障。四是有的经营者明知故犯,片面追求利润,强调企业效益不好,把职工工资定的很低。五是不为职工缴纳或少缴社会保险费等。六是随意克扣职工工资,使职工家庭生活无法保障。七是有的企业劳动保护设施差,安全无保障,损害职工健康,甚至发生职业病,加重了社会和个人负担。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给企业和社会造 诸多危害,也使劳动关系矛盾冲突呈现着“规模范围扩大,问题处理复杂化,内部矛盾社会化”等新特点。这些问题往往带有普遍性,涉及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极易在一些人的组织串联下造成群体性事件,扰乱社会秩序,破坏安全团结的政治局面,甚至干扰局部地区改革的顺利进行。
[NextPage]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维护职工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是工会组织存在的社会价值之所在,因此工会必须把握劳动关系的本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主体作用。新形势要求工会在参与企业管理中必须脚踏实地,有所作为,一是要通过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劳动政策的制定,代表和反映职工的呼声和意见,表达他们的意愿,使法律和政策充分体现广大职工的利益,使职工的合法权益从源头上宏观上得到保证。二是参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企业的发展规划等,针对就业、工资、安全卫生、社会保障等直接与职工相关的具体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工会与企业或政府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为保证参与渠道的畅通,首先,要建立保证工会参与的机制,如制定与劳动相关的制度规定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其次,工会要抓住关键,有理、有力、有度地参与。工会要加强调查研究,研究劳动关系的变化,真正拿出有价值、具有普遍性,且又能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把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落到实处。
另外,工会组织还要全力会同党组织做好职工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只有把人的工作做细、做深、做透,才能够把职工中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实现企业和职工利益发展和双赢。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落实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就体现为企业的民主管理。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应用机制建设带动民主管理工作的提升,即将民主管理工作融入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之中,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领导体制之中,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之中,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之中,使民主管理成为加强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主管理是工会发挥协调主体作用中的基础工作。
三、工会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作用中的对策
工会作为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重视和把握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多方协调和稳定劳动关系。我认为,工会在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作用中的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加快依法治会进程,依靠法律手段来协调劳动关系的矛盾。要建立以《宪法》为指导方针,以《工会法》为基础,以《劳动法》为龙头,主次分明、职能明确的工会法制体系和依法运作机制。各级工会要通过学习宣传《劳动法》和《工会法》改变工会维权措施不到位的局面,使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地位、方式法制化,使职工群众增强自我维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同时也使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自主权受到保护,限制其单向扩大,使逐步转变到位的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真正找准自身的位置,明确约束形式,建立起合法、稳定的劳动关系,形成规范有序的劳动关系运行机制。
2、坚持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是依法建立劳动
关系的基础,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一定的劳动过程,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工会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就要以劳动关系协调的源头抓起,要向职工群众宣传劳动合同的作用、意义,指导并帮助职工与企业行政就双方权利、义务进行详细约定,督促企业认真推行劳动合同制度,这是建立劳动关系的起点。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重要作用,参与劳动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劳动合同变更时,工会应予以高度重视,对不适当的变更、解除、终止合同的企业行为,有权要求重新处理。劳动合同执行过程中,工会一方面要教育职工完成合同约定的内容,另一方面要督促行政按规定条文落实职工的劳动待遇。
3、坚持把集体合同作为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
度和主要途径。平等协商是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围绕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广泛讨论、沟通协商的主要机制。平等协商的过程,就是协调劳动关系的过程,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平等协商是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协议的法定必经程序和关键环节,平等协商决定了集体合同、工资协议的质量。企业应把平等协商作为日常处理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制度。工会应代表职工同企业行政,按照条文规定和工作程序,定期通过平等协商签订企业的集体合同,签订集体合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性、补充保险和福利等各项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较大限度的体现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及基本利益,一份集体合同可以说是企业的一部小宪法。因此,工会组织在同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过程中,一定要操作好集体合同的起草,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平等协商,签订和报批等关键环节,使之成为企业和职工相互接受、相互约束的企业法律条文。同时,工会组织要在集体合同有效期间,定期作好对基层单位履行集体合同中的监督检查工作。
4、加强职工经济利益的维护,经济利益是职工最基本的利益,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利益,首要的是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在企业中,职工对劳动关系、奖金考核分配、职工福利、劳动保护措施等与职工经济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非常关心,由于相关的制度规定的制定和执行很多是企业负责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策把握不够准确,有些制度的个别条款不尽合理和执行制度违反原则等现象。因此,要维护好职工的经济利益就要把职工关心的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当作工作重点。
5、建立劳动关系超前预警机制。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实质是突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核心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作用是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工会组织要注重预先协调,发挥超前维护作用,运用“预测、预防、预报”等措施调整劳动关系,要将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进一步延伸到依法源头参与,落实集体合同,规范企业用工,下岗分流,经济性裁员,维护困难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
6、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工会要加大调解处理劳动争议的力度,按照“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方针,宣传有关劳动法律,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探索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和网络,避免劳动争议扩散到企业之外而使问题复杂化,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因素。
7、提高企业经营者和职工队伍素质,增强协调劳动关系和人本基础。劳动关系的矛盾,也有一些是由于个别职工觉悟和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教育、启发和培养职工当家作主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民主政治素质、职工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对于稳定协调劳动关系,减少矛盾和纠纷将会起到长久的作用。这本身就是对职工利益的维护。另一方面,要解决好企业经营者的民主意识问题,提高他们尊重职工群众劳动和创造的意识,尊重工会地位和作用的意识,使他们能自觉支持工会依法履行自己的职权、,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8、加强政治权利的维护,职工的政治权利从广义上讲,是工人阶级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事务、对于企业来说,是指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形式,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与改革的权利。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国有企业保障职工行使政治权利的制度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形式主义,职工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应有尊重以及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得不够好等问题。因此,要维护好职工的政治权利,充分调动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工会组织必须落实好体现职工当家作主的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制度,深入推广厂务公开,坚持职代会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坚持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工代表讨论,落实好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审议权,通过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通过加强政治权利的维护,使职工热衷企业管理,群策群力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