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重点抓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要突出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在坚持原有培训内容的基础上,还要补充国际商务、跨国经营、企业发展策略、企业发展目标与企业重组、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强化案例教学,改进培训形式和方法,更新和完善培训手段。要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轮训。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组织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短期培训。选择部分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主要经营者参加由县党校和市、县相关部分组织的培训。
(三)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培训。
自主培训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应根据全区有关培训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自身管理和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培训院校,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形式,自主确定培训对象,自主安排培训时间,并在经费上给予保证。规范企业内部员工培训,提高培训质量。
三、政策和措施
(一)逐步建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逐步建立上岗资格证书制度。要制定人员的素质标准,建立适合考培分离的考试中心及题库。人员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纳入人才市场的测评、推荐范围,作为其任职、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
完善定期轮训制度。“十五”期间,全区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每人累计参加业务管理培训期间应不少于3个月;技术工作每年参加脱产的各种适应性短期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要求,可参加全区组织的业务培训。
(二)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十五”期间,培训基地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坚持突出重点、分级管理的原则,抓好开发区培训中心和企业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没有条件建设培训基地的企业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开发区培训基地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行优胜劣汰。到“十一五”期间,全区要建立起以企业为基础,开发区培训中心为重点,各级管理干部学院和职工培训学校为依托,形成全方位的培训网络体系。
培训内容要体现时代特色,注重吸收世界管理前沿的理论和方法,并符合企业发展需要。要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积极开展和开发案例教学,组建企业管理案例库。要借鉴、消化、吸收一批最新的国际化企业管理培训成果。
(三)保证和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全区管理人员和企业技术工人培训经费要纳入全区财政预算,并随国民经济增长逐年有所增加。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在保证企业职工培训经费不少于工资总额1.5%的基础上,各地、各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要进一步拓宽企业人员培训经费的来源,广开渠道,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事业。四、组织与分工全区机关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作培训工作由开发区办公室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