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要以权谋事,不要以权谋私。权力本身不是利益,正确对待权力,首先要正确对待利益。人生在世,想活得好一些,属人之常情。但决不能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把贪图私利当成做官的唯一目的,为了达到目的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走上犯罪的道路。以权谋私,收受贿赂,不给好处不办事的人,先是害他人,再是害社会,最终害自己害家人。有人形象地把贪官污吏概括为三种人,第一种人是良心没被狗吃的人;第二种人是良心被狗吃的人;第三种人是良心连狗都不吃的人。讲的很生动、很深刻。当然我们的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坏了良心的毕竟是少数。每个领导干部都必须懂得,“官”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权”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领导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我们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绝不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工具。要时刻牢记“德莫厚于爱民,行莫交于利民”的古训,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能不能用好权,关键在于能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人生在世,长者百来年,短者几十年光景,除了事业、家庭、健康是自己的,其他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仔细琢磨,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在座的各位,既有科级干部,也有处级、厅级干部。大家应该经常想一想,作为我们这个层次的干部,不要说政治待遇,即便论物质待遇,在780多万人中也是少数,应该有一种真正的知足感。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三国志》中有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名言令人警醒。因此,我们对待权力一定要慎之又慎,要更多地把权力视为一种压力、一种考验、一种责任,而不是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第三,要有所畏惧,不要无所畏惧。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能为民造福,也能遗害百姓;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我们能不能用好这把“剑”,关键在于有所“怕”。据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中,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鸟因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见爱鸟死去,太宗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宋太祖喜欢打雀,一日玩兴正浓,一史官路过,加以劝阻,言词犀利。太祖不听,并用弹弓打掉史官的两颗牙齿,史官也不甘示弱,说要把这件事情写到正史中去。这时太祖怕了,忙向史官赔罪。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们:“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者快活”,有的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有的说“富甲天下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说:“畏法度者快活”时,极为赞赏,随后委以重任。无论唐太宗怕谏官、宋太祖畏史官,还是明太祖的畏法度,他们想到的是同一句话:“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三个人最终能成就一番伟业,也都基于这样一种理念。然而到了今天,随着一批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大家在额手称庆的同时,也不免扼腕叹息:在党中央关于廉洁自律三令五申的情况之下,为什么还有那么些领导干部敢于以身试法?说白了,这些落马贪官,大都是放弃自律、放弃约束、无所畏惧的结果。他们中很有一些是从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的,按理说来之不易。可他们不懂得珍惜,忘却了任弼时同志当年那著名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于是贪婪起来,腐化起来,终于在纸醉金迷、温柔香梦中落马。为官“有所畏惧”,说到底是对待权力的态度问题。每个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有所畏惧”的为官心态,自觉做到遵纪守法,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权力面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是领导干部最重要、最基本的操守,有了这种操守,就会有领导干部的基本风格,就会有领导干部的基本品格,就会有领导干部的基本人格。
五、“贤”字为尺,要把公道用人作为重要职责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人用人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的是出主意、用干部。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选贤任能也是革命。万事人为本,建设魅力信阳,选好用好干部至关重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贤”字作为衡量干部的主要尺度,把公道用人作为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努力创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第一,要树立公道用人的导向。能否公道用人关系人心向背,体现用人导向。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就是说,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高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第二,要严格公道用人的标准。就是选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要坚持德才兼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