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预计全县城镇需要就业约2100人。其中,2007年结转城镇失业人员210人,2008年新增1890人(城镇新成长劳动力150人,下岗失业人员200人,大中专毕业生280人,技校毕业生30人,复转军人10人,就业转失业人员1220人)。全县农业富余劳动力约7000人。
一、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契机,全面扩大就业规模和改善就业结构,进一步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创业促就业;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及其中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快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2008年我县就业再就业预期目标是:
1、全县实现就业再就业21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30人,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2、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000人(含就地就近转移),其中实现有组织转移就业500人,转移城镇就业375人,转移外省区就业150人。
3、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积极推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预计2008年全县登记求职总数达2000人,职业指导总数达1200人,介绍成功人数650人,市场就业率力争实现50%。
二、2008年就业再就业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就业再就业各成员单位综合效应。《就业促进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体系、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提出了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2008年我县全面贯彻落实该法。就业工作联席机制对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县在进一步明确就业再就业成员单位之间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加大各成员单位的分工协作、定期交流、协调落实有关工作等情况,以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的领导,继续落实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今年城乡就业和职业培训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
(二)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逐步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经济考核,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动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
3,(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借助各界力量,向服务型企业、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治安综合治理等领域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以创业带就业,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积极引导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就业容量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有吸纳失业人员方面的作用。依托社区劳动保障站打造就业平台,积极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农业富余劳动力拓展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再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服务,鼓励失业人员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季节性就业、弹性就业。
(四)加快开展信用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信用社区、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的联动机制。为了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使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实现充分就业,为符合信用社区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办理小额贷款等给予政策扶持,完成150人小额担保贷款目标。
(五)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5个,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训练、劳动力供求信息发布等公益性服务。乡镇社区建立了18个劳动保障事务站所。一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平台作用。加快劳动力市场的网络化建设,建成连通区、州覆盖城乡、快捷实用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实现企业需求信息集中、招录用集中、培训集中、安置集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二
4,是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城市治安、保洁保绿、物业管理等岗位,对由政策投资形成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群体就业。三是加强再就业培训。以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政府培训补贴的方式,使有培训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都能得到相应技能培训。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开发、融资服务、后续服务一体化的创业培训模式,年内计划实现创业培训100人。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今年实现就业再就业2100人。四是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改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环境。针对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定期开展就业政策咨询、宣传活动。开展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工作,通过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劳动99三版、轮台电视台等媒介公开发布企业用工信息,为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提供信息引导。大力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经纪人队伍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规范劳务派遣组织,提升农村劳务输出的规模和组织化程度;规范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的劳动管理,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宽松的就业环境。
(七)调查、跟踪、服务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情况,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落实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强化援助的针对性、措施的规范性和机制的长效性,建立完善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机制。
5,(八)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做好毕业生失业登记、就业服务培训(包括汉语培训)、就业见习工作,促进大中专毕业生特别是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
(九)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就业失业统计,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广泛收集有关就业失业信息,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劳动力市场供求及其变化情况,积极开展就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加强失业调控,建立失业预警机制。
(十)抓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全面实现农业劳动者充分就业。一是以素质就业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各类培训机构的指导管理,确保培训效果和质量。三是以加大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目的重点,按照“一手抓培训、一手抓输出”的要求,以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目的,加大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为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充裕的人、财、物保证。五是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巩固创建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示范乡镇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六是继续做好有组织,有规模的跨县转移劳动力的跟踪服务工作,促其稳定长效就业。七是搭建好就业信息平台。
(十一)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宣传和贯彻。要紧紧围绕
6,《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切实增强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劳动保障部门依法行政,促进用人单位守法诚信、依法用工,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 八年四月七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