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大全

2008年县移民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fanwen
  (四)集镇迁建工程进展顺利

  一是在阿度路恢复重建的岔河集镇迁建工程于2007年10月26日开工,施工临时用电于2007年11月初架设完毕正常供电,集镇供水于2008年3月16日贯通。截至2008年8月,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已完成设计数量的90%,集镇供排水工程有序推进。岔河中小学恢复建设已于2008年3月8日开工建设,目前工程按设计已完成了80%以上,可以保证2009年新学期(3月1日)正常上课。桥头村民委员会和岔河医院的迁建工程有序推进,已完成建设投资达30%以上。岔河变电站建设全面实施,并于8月下旬正常供电。烟站、供销社、粮食收购点以及其他相关单位用地已全面落实到位,各单位的建设方案正在进行。

  二是位于小湾水库失稳区的珠街集镇在从岗梁子恢复重建,规划2012年启动,通过多次向上协调争取,省移民开发局批准提前实施,现阶段耕地、林地占用报批结束;水土保持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压覆矿产资源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相继通过评审,计划2008年底前启动场地平整建设项目。

  (五)专项设施恢复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一是澜沧江特大桥及其两端连线恢复建设工程进入攻坚阶段。自2006年6月24日开工建设以来,澜沧江特大桥主墩浇筑完毕,进入上部构造施工阶段,两端连线路基工程正加紧施工,完全满足省移民开发局下达2009年6月底前通车的任务。

  二是小湾水电站##库区三条四级公路淹没改线工程进度快、质量好。珠街乡集镇搬迁新址从岗对外交通李家营至从岗10.76公里四级公路于2006年11月1日开工,2007年10月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投入使用。沧江桥至平掌子3.72公里、阿干至栗木19.77公里淹没改线工程于2007年3月2日开工,目前两条公路路进入扫尾阶段。以上三条四级公路复建项目计划年内通过上级交工验收。

  三是岔河集镇变电站建设全面实施,并于8月下旬正常供电。恢复街彝族苗族乡阿干、桥头、平村、新厂四个村民委员会10kV输电线路供电工程、珠街集镇搬迁新址供电工程正在展开。湾甸大城移民安置点10kV输电线路架设完毕。

  (六)一期移民搬迁顺利完成

  根据省、市移民开发局的部署,我县一期外迁跨乡安置到湾甸大城移民安置区移民搬迁涉及2个乡4个村民委员会12个村民小组169户656人,移民于2007年8月24日与施工单位签订了房屋建设施工合同,工程于10月下旬开工建设。2008年4月2日,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小湾水电站##县淹没区移民搬迁安置动员会,制定下发了《小湾水电站##县一期移民搬迁安置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40多个县直部门和涉及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搬迁运输、文艺宣传、社会稳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接待、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发展等10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搬迁安置各项工作。4月6日,一期外迁跨乡移民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截至5月2日,外迁跨乡安置的169户656人已全部顺利搬迁到大城安置区,实现了一期移民“移得出”的目标。目前,农用地初始配置到移民户,移民开始恢复生产生活。

  (七)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移民权益,确保移民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

  为实现一期移民“稳得住”,针对一期移民群众反映当前过渡期口粮不足等困难问题,及时组织调查处理,移民群众人心稳定。一是进一步宣传移民政策法律、法规,解释移民工作近期开展的具体情况,统一村、组干部和党员的思想,引导移民群众通过正常合理的渠道和程序,实事求是地反映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努力发展生产,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实现稳定发展。二是向169户699人移民发放了大春化肥补助37961元(110元/亩),发放谷种517.65kg,并协调县民政局筹集发放大米17475kg,使移民过渡期缺粮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三是以发放存折的方式兑现一期移民建房资金余款62户988300元。四是经积极向上汇报协调,市移民开发局已同意下拨一期移民按计划迁出淹没区库岸失稳区奖金和一期搬迁移民房屋单价调整后增加的补偿费,待资金到位后将及时兑付到移民手中。五是紧张有序地开展移民后期扶持相关材料送审工作,待省、市移民开发局审查后,报国家纳入后期扶持范围。同时,协调县民政局结合开展农村低保扩面工作,拟将大城移民安置区贫困移民纳入扩面范围,近期可将指标分解到各个村民小组。

  (八)着手启动库底清理工作

  一是协调漭水镇完成1040米以下林地清理(即第一阶段库底清理),组织完成小湾水电站下闸蓄水阶段##库区1040米以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自查验收工作,并顺利通过市上验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