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加快土地有序合理流转。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只要不改变土地的性质,允许农民采用亲情转包、地块互换、租赁经营、土地入股、反租倒包、能人代耕、公司承包和协会带动等模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力争用五年时间,使全县20%的土地得到有序流转,农村五分之一的劳动力实现离土经营。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合同、公证仲裁、地价评估等制度,科学界定土地流转的补偿标准、利益分配和流转程序,使农村耕地承包经营物权化、长期化。要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使土地使用权逐步向具有较高生产种植技术的专业化公司、协会和业主集中。鼓励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入股,直接参与投资方的利润分红,实现土地的高效流转。要制定扶持土地流转的政策措施,对参与流转的经营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生产成本方面的补贴,国家出台的各项惠农政策优先向土地流转大户和龙头企业倾斜。规范执法工作,确保土地合理合法流转。强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农民失业保险”、“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好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同时,坚持先行搞好试点,县上确定西湖、河东两个乡为全县土地流转试点乡,其它乡镇也要抓好1-2个土地流转试点。
6、加快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牢固树立“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思想,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按照“市场连产业,基地带农户”的思路,注重培育农民自己的流通组织,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好市场的产品集散功能。要构建连接城乡、功能配套、管理规范、高效通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积极发展产销直挂、网上交易和定点配送服务,实现物尽其用、货畅其流,降低交易成本。要认真实施以“外部市场为主,内部市场为辅”的营销策略,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发展规范化的订单农业,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县订单农业面积达到60%以上。加快培育各类农贸公司和购销联合体等农产品流通经济实体,培植各类农产品运销专业大户,千方百计搞活农产品流通。力争五年内扶持发展农产品运销专业大户500户以上,通过发挥流通大户的带动效应,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促进农产品升值增效。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农产品绿色流通通道,加强规范管理,为全县流通运销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助农增收作为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经济能人为主体,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努力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发挥好引领农民、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的重要作用。要制定出台《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施意见》,突出政策、资金、技术“三扶持”,对符合标准、达到要求、业绩突出的,实行优先享受贷款、优先享受贴息、优先享受富民补贴的“三优先”政策,坚持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以发展促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积极与企业、客商签订合同,用法律手段推动“订单农业”快速发展,有经营收入的可探索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风险储备金,用来弥补亏损和调节市场风险,努力实现由松散型、让利型逐步向紧密型、完全合作型发展。力争到2012年,全县80%的农村主导产业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0%的农民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80%的农产品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流通销售,初步形成产品―商品―效益的市场化运销格局。
8、加快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以科技产业承包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强化科技体制创新,构筑“专家+产业+基地”、“专家+协会+农户”等科技产业经营模式,探索建立指导性、服务性、示范性、带动性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和科技新成果,加速科技型产业和科技型企业培植,全方位提升全县科技创新水平。要按照“稳定公益服务、强化承包服务”的要求,成立重点产业承包小组,组建产业办公室,明确发包、管理、监督、考核、奖罚的主体地位,强化产业承包的绩效考核,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配套、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与农民意愿相适应的承包服务新体制,大力推行乡镇承包产业规模、科技部门承包技术服务的“双承包”服务新机制,科技事业单位要以推行聘用合同制和岗位管理责任制为重点,推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按项目定酬的有效办法,建立酬劳向产业承包人员倾斜的分配机制。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要承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服务,畜牧科技人员要承包快速育肥、牛羊改良和暖棚饲养等技术服务,林果科技人员要承包葡萄、枸杞等林果产业技术服务,发挥好产业承包、科技服务的主导作用,引领带动全县“双千元田”、“五千元田”、“万元田”规模化发展,实现依靠科技助农增收的目标。
9、加快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把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变农村巨大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措施来抓,大力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要引导农民转变增收观念。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电化教育、举办形势报告会等方式,分批分期开展以农村经济形势、产业发展动向和市场信息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教育活动,切实引导农民转变增收方式。实施“走出去”战略,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村组干部和农民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激发加快发展的动力。要抓好农民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条件,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构建政府扶持、面向市场、覆盖城乡、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科技入户、创业技能、劳动就业、现代远程、学历教育六大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建强农村经纪人、农民技术员、农民企业家和能工巧匠、乡土专家“五支”队伍,大幅度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力争到2012年,全县20%以上的农民成为产业化带头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