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科技水平。我市各级档案部门配备了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各种设施设备,广泛普及档案管理软件。市档案馆完成10万条目录的馆藏档案目录的录入工作,馆藏档案资料逐步实现计算机检索。市档案局及时更新政务信息公开内容,蚌埠档案信息网站重新进行设计改版,逐步实现网上馆藏开放档案目录的查询服务。列入第一批移交的15家市直机关积极做好室藏档案电子目录的报送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电子目录的报送工作,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四)档案管理基础完善,服务社会更加有力
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专项利民服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过程中,市档案局坚持边学边改,竭诚为百姓提供更加便捷优质服务。原水运社船民为解决退休养老保险问题,专门到市档案馆查阅档案。市档案馆启动查档应急机制,成立了应急查档小组。要查档的过程中,为方便群众,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市档案馆对大量涌入的查档人员给予发号查阅,几台电脑同时查阅。为便查档者能准确查到自己的档案,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询问,对同名同姓、同音不同字的反复核对,仔细排查,受到了查档者的一致好评。
档案和现行文件服务工作继续加强。市档案馆继续开展馆藏档案开放的审查和鉴定工作,对馆藏全宗进行档案鉴定,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全市各级档案馆共接待查档人员5157人次,提供档案资料7096卷册,其中市档案馆接待查档人员1928人次,提供档案资料2080卷册,为人民群众查档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原始凭证,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继续做好对市直各单位现行文件的收集和催报工作,加强对现行文件报送联系点的工作联络和现行文件查询热线的接听,尽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红头文件”查询的需求。
档案馆安全工作进一步落实。市档案馆认真执行《安徽省档案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人,建立严格的档案安全岗位责任制,制定安全防范预案,更换了库房内防虫防霉剂,确保了馆藏档案的安全。吸取科学宫重大火灾经验教训,聘请安保人员对档案馆24小时不间断巡查,档案馆安全进一步加强。邀请消防专家开展安全防火知识讲座,进行防火预案处置演练,提高工作人员防火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在汛期来临之前,为做好汛期档案安全工作,市档案馆在做好安全自查的基础上,对各县区档案馆、部分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室进行档案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确保各级档案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档案征集工作硕果累累。市档案馆加大档案征集工作力度,一批反映当前重大事件的照片先后被征集进馆,丰富了馆藏。征集到十四届三次人代会和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1938年日本出版的徐州会战画报;胡锦涛总书记来蚌视察乳制品企业,慰问监管人员;第二届中国花鼓灯歌舞节冯派花鼓灯陈列展资料等照片1000多张。开展蚌埠解放、恢复生产、支援渡江战役等方面内容口述档案的征集抢救工作。开展反映蚌埠历史和现在城市风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新、老建筑照片拍摄抢救工作。五河县档案馆开展了在全县离退休老干部中征集档案资料的活动,征集到老干部回忆录、工作笔记、党史研究等珍贵档案资料。
档案编研工作进展顺利。市档案局编印了《蚌埠档案工作信息》和《蚌埠档案》杂志;完成《蚌埠市档案局2008年大事记》和《蚌埠年鉴》、《蚌埠大事年编》中档案工作的编纂供稿工作。做好《蚌埠市历届党代会汇编》工作。完成向省档案局编印的《细说档案里的故事》一书供稿任务。
(五)以学术交流为纽带,开展档案学会工作
完成我市安徽省档案学会会员重新登记和申报工作。召开了档案学会年会,改选了部分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开展了档案学术论文交流。积极组织开展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暨档案业务工作研讨会,对如何开展中央投资项目、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贯彻落实全市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迎接省档案评估工作进行了研讨,交流了经验,开拓了思路,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组织档案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活跃了学会生活,开阔了会员眼界,受到会员的欢迎。
2009年,在全市档案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档案事业得到了全面健康发展,档案工作也取得了优异成绩,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评价也在不断提高。市档案局先后荣获市第十三届文明单位、双拥合格单位、机关党的目标责任制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档案工作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档案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市档案馆建设项目尚未开工建设,新馆建设还需加快步伐。二是档案事业发展还不平衡,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依法治档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