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壮大畜牧业。整合新建各类养殖小区,突出抓好牛、羊、猪新品种的引进和改良工作。以联合三、四社奶牛养殖小区为牵引,辐射带动周边小区,大量购进优质高产奶牛,淘汰低产奶牛,到“十一五”期末,年产5吨以上奶牛占90%,达到1万头;以联丰、同联、建丰养殖示范社建设和东牛犋羊人工授精冷配站成功经验为牵引,辐射带动周边村社,加大德美种畜纯繁基地建设力度,到“十一五”期末,羊饲养总量达到30万只,出栏18万只;以荣丰、宏伟种猪繁育基地为牵引,辐射带动周边村社,进一步扩大种猪的繁育引进和肉猪的规模化生产,到“十一五”期末,猪饲养总量达到5万口,出栏3.7万口;以联乐五社獭兔养殖为示范,引导发展特种养殖。加大窖池建设力度,提高青贮转化利用率。全力实施“六统一”防疫措施,重大疫病防控率达到100%。力争年内建成旧城村占地24亩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并投入运营。
三是培植和壮大龙头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玉林瓜籽、中基番茄、刘锅扣肉联、塞星面业等现有企业扶持力度,切实帮助解决生产加工、技术改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大农业对外开放步伐,依托产业优势,招引农副产品加工项目,拉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高附加值。
四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继续推广支部加协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类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农民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民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体现聚合整体实力,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五是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有利时机,实施好联丰、和丰、建丰、荣誉村2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全面完成渠道衬砌、建筑物和田间工程。引导其他村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大搞平地缩块,排灌配套,提高农业生产物质保障能力。继续抓好乡村道路养护工作,积极探索新的建管机制,保证路面平整砂石化,畅通无阻。积极争取项目,多渠道融资,加快黑色路面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力争60%村实现村通油路。支持完成荣誉村村通油路工程,并顺利通车。
(二)以科技兴村为抓手,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一是大力度、快节奏,送科技上门。按照快速、简单、实用的原则,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掌握农民需要什么,该送什么,组织科技人才、乡土人才,采取现身说教和印发资料的形式,为广大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和经营之道,大力推广和运用联丰村测土配方科学种田等新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使60%的农民都能够掌握一项以上实用技术,每户至少有一个明白人,造就一大批种养能手、经营能人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带领广大群众兴村富民。
二是进一步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召开信息发布会、产业化恳谈会的形式,及时为广大农户、企业提供农畜产品市场、科技、流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使新品种利用率达到90%以上,田间农业机械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三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增强转产转岗就业能力。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好“阳光工程”,增强职业技能和择业本领,切实转变择业观念,抓住一切机会实现就业增收。
四是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广大农民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八荣八耻”、“破旧俗、树新风”等主题实践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三)以生态建村为抓手,打造最佳人居环境
一是加大“一池三改”建设力度,加强污染源治理。要把实施沼气工程与村镇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以治理养殖污染为重点,推广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实现粪便、污水、废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试推行“一池多改”示范工程建设,以不同的生态技术模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建立完善镇、村沼气服务网络,着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以“绿”为突破,加大村屯、庭院绿化力度。要在总结今年党政班子成员承包11个村,大搞村屯绿化的基础上,细化职责,明确任务,在全镇三级干部、各村组全面推开,纳入实绩考核范畴,一定三年,一包到底,打造村在林中的发展格局,人均绿化指数达到4平米以上。
三是继续鼓励广大农民按照“谁栽植,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加大农田林网化建设;继续实施好光明、新永枸杞连片退耕还林工程,培植绿色经济林产业带;因地制宜,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完成“五大出口”绿化美化建设任务。
四是继续围绕“五改、五建、三通、三化”建设任务,通过拆旧建新、专项整治、村庄整理,广泛开展以“清五堆”(土堆、石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为主要内容的爱卫活动,狠抓落实,强化考核,实现户户年年有变化,村村年年有进步。
(四)以依法治村为抓手,创建平安和谐村组
一是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和村规民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健全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广大群众自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