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大全

县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fanwen
  ──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和职业培训制度,保障残疾人在劳动力市场自主择业的权利。加大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十一五”期间,通过按比例就业途径,安排200名残疾人就业;对拒不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采取行政和法律约束措施。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企业。稳定和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民政、税务和残联组织要强化对福利企业办厂方向的监管,保证残疾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十一五”期间,安排300名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要保证残疾职工在岗在业,按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优先解决残疾职工生产、生活面临的困难,积极创造残疾人劳动和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实施残疾人就业援助。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和专营项目或产品;政府购买或实行岗位补贴获得的就业岗位,优先提供给适合岗位要求的下岗残疾职工。每年举办1-2次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扩大残疾人就业规模;积极支持和发展盲人按摩,鼓励盲人立足社县,面向社会,从事保健按摩,规范行业管理。

  2、提升生活保障。全县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在全面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建立以多种形式扶持与最低生活保障及各类优惠政策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其基本生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时要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并提高残疾人生活和福利保障水平,绝大多数残疾人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主要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残疾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并适当提高保障标准。按照“降低门槛、提高标准”的原则,进一步实施重残分级施保优惠政策,并在新的保障标准基础上提高15%;适当提高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等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

  ──加大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扶贫力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推行单位结对为特困残疾人排忧解难,有条件的社县建立扶残助残的“爱心超市”。建立和完善社会求助制度,动员社会力量采取“帮、包、带、扶”等形式结对帮扶解困,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生活困难,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将残疾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范围。采取措施帮助城镇残疾职工和农村残疾人加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医疗救助,确保贫困残疾人病有所医。

  3、完善教育保障。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接受普通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完善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确保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不因家庭贫困失去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主要措施:

  ──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教育考核的力度;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和全面普及残疾人职业培训。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把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各级残联要把残疾人职业培训作为主要任务,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培训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对残疾人职业培训给予指导,在职业技能考试、领取资质证书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

  ──建立残疾人教育救助长效机制。通过各种途径资助残疾儿童少年完成学业,全面落实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将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纳入救助范围。对考上中等以上学校的残疾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和补贴。

  4、强化康复保障。“十一五”期间,围绕2012年全省残疾人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加强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业务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残疾人康复实施建设;开展康复工作宣传和康复知识的普及;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全面普及社县(村)康复工作,对贫困残疾人实施救助,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措施:

  ──健全完善社县(村)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社县(村)康复工作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社县建设中,采取社会化方式向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残疾人社县(村)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县(村)卫生医疗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康复业务技术的培训。有计划地为社县(村)医疗机构和社县(村)活动场所配发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建立适合残疾人需求的社县(村)康复服务网络。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县康复示范县、农村残疾人社县康复先进县和省级先进县培育活动,推进“康复进社县、服务到家庭”,使示范县成为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典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