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总体目标: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初步建立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具有完善基础设施的宜居村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具体而言,“十一五”期末达到“十有”目标,即有主导产业、有水泥道路、有舒适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可靠电力、有沼气入户、有电视电话、有方便就医、有社会保障、有整洁环境。
主导产业。每村培育1个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过千元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80%以上的农户有1个以上的致富门路。到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2020年达到6000元以上。
水泥道路。全市新修通乡通村水泥路1万公里以上,实现所有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目标。
舒适住宅。全市农村民居布局合理,设计科学,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砖混结构的比例达到85%以上,人均住房面积20平米以上,基本不见危房和茅草房。
安全饮水。从2007年起,5年内解决100万左右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90%以上的农户喝上安全饮用水,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乡镇集镇用上自来水,农民居住集中的新村和居民点逐步实现集中供水。
可靠电力。全市全面完成农村三期电网改造,确保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有可靠电力供应,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农村住户通电率基本达到100%。
沼气入户。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10万个以上,宜建户入户率达到30%以上,其中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浴配套率均达到90%以上。
电视电话。全市新建农村广播通信光缆3万公里,农村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其中有线电视(含无线数字微波)入户率达到30%以上;农村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宽带入户率达到5%以上。
方便就医。农村医疗水平较高,乡乡建有卫生院、村村建有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参与医疗合作率达到80%以上。
社会保障。2010年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10年农村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农村养老院。
整洁环境。完成20%的村庄“清洁工程”建设任务,农村卫生厕所比重达到85%以上,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50%以上。
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1.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继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调整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到2010年,全市基本形成以桃源县、鼎城区、澧县、汉寿县等商品粮基地县为主的粮食产业板块,总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以澧县、安乡县等棉花主产区为主的棉花产业板块,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以山丘区自然草场、滨湖滩涂草场和饲料粮基地为主的草畜产业板块,总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以安乡县、鼎城区、汉寿县等滨湖地区为主的珍珠产业板块,总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以汉寿县、澧县、安乡县等低洼地带和沟岗渠堤为主的杨树产业板块,总面积发展到250万亩以上;以各区县(市)城郊及石门县高寒山区为主的优质蔬菜产业板块,总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以石门县、桃源县等山丘区为主的柑桔产业板块,总面积发展到120万亩以上;以桃源县、鼎城县、汉寿县等传统种植区为主的楠竹产业板块,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以上;以石门有机茶、桃源大叶茶为主的茶叶产业板块,总面积发展到20万亩以上;以桃源县、石门县、临澧县等省定烟叶生产区为主的优质烤烟产业板块,总面积发展到10万亩以上。
培育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做大做强十大龙型产业,每个产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一个经济支柱。“十一五”时期,全市主导产业年产值突破280亿元,加工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其中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全市建成3个年产值过30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年产值过5亿元的省级龙头企业、20个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市级龙头企业。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十一五”时期,全市建成1个科技含量高、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展示园区,市县两级分别建成1个以上的效益明显、集聚度高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积极推广优质、高效、专用农业新品种,着力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不断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基地基本实现无害化生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达到50%以上;省部优农产品品牌达到300个以上,其中获绿色食品认证的农产品100个以上,获国际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30个以上;农产品综合商品率达到70%以上,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以上。
发展壮大劳务经济。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积极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政策、就业信息与指导、就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到2010年,每个农民至少掌握1-2项就业技能,全市50%的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领域就业或兼业,务工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
2.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切实加强农村水利、交通、电力、通信、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村庄规划编制。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不同地理条件,合理确定编制内容,突出地方特色,防止照抄照搬城镇规划编制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尊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