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有一定改善,但各乡镇(办)的文化阵地的建设发展不平衡。导致一些乡镇、村群众的文明程度弱化,赌博、迷信等现象有所抬头。民事纠风和刑事案件有上升趋势。这些现象漫延对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因素,应引起我区领导的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因此,改善、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既是落实党执政为民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主要存在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陈旧,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由于一些部门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不到位。一些乡镇(办)原有文化设施移作他用或废弃情况严重,不少乡镇(办)文化站场地被挤占、挪用、变买。财政在文化事业投入非常少。农村的文化生活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
2、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受益面不广。目前虽然各乡镇有为数不多的民间文化组织,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多数群众平时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还是看电视、搓麻将、打扑克等,即便是春节、元宵等重大节日,也只是灯会等传统项目,真正民族民间文化表演形式越来越少,群众受益面积不大,教育启发不深。影响农村的村风民风、社会治安、农民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专业人才缺乏。乡镇(办)文化特色不明显。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办)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的其它工作。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文化站几乎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随着农村原有的文化人的“老化”,新时代农村文化人的缺乏,特别是近几年来,忽视对民间传人的保护和培育,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4、职能部门对农村文化研究指导工作不够深入。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民需求研究不够,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没有抓住农民文化需求的脉博点,造成规划滞后,城乡差距加大。大部分地方只是在年节期间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的多,群众参与率低。另外,一些农村反映,近几年,我区文艺下乡活动很少,一年除了送上几部电影,农民看不到喜闻乐见,反映农村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
为了改善乡镇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逐步实现文化生活城乡一体化,使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通过文化的发展来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材动力。为此,就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几点建议:
1、我区政府要把农村文化建设“四个纳入”即: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我区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我区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我区政府财政预算。而且,农村文化工作要纳入到镇办重要议事日程,农村文化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奖惩激励机制。
2、加大投入,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政府要把有限的经费向远离城区和经济薄弱的乡镇倾料,以解决目前我区农村文化生活发展不平衡、差距大的问题。确保政策到位和经费兑现,并建议区政府在继续推行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以体现执政为民,实现城乡统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经济实体参与文化产业园区、特色乡镇的开发和建设。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农村文化发展经费纳入到区、镇两级财政预算,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每年专门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事业的发展。
3、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其次,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以此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4、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逐步恢复和建立镇办文化站机构和村文化大院机构,选择有一定艺术水平和政治素质高的人员,担任文化站长,解决文化站人员编制问题,解决基础文化工作有人干、有人管的问题。建议建立乡镇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区、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作出贡献。同时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并广滚开展在职业人员岗位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事业素质。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建立健全乡镇文化机构。进一夯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区文化体育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