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大全

2009年科技管理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fanwen
  2、强势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今年是实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的最后一年,按照“一年形成声势、二年明显改观、三年大见成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六个一”的目标内容(发展一个产业、选派一名科技特派员、培养一名科技辅导员、主要劳动力每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建一个科技活动室、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通过以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完善科技基础设施、选派科技特派员、培养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培训和宣传科技知识,创办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切实解决了一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农村群众科技素质和接受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积极的作用。2009年末,全县预计农民人均收入达2225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47.44%,农民人均有粮达353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增长17%。

  3、强化科技措施扎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产创建活动是新时期推动粮油生产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我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项目的10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省科技厅的方案要求,县科技局和农业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搞好片区设计,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科技培训,技术落实到位,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种植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方式、统一培管技术、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经过县乡两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22319.05亩,占计划面积2万亩的111.6%。经测产,那能水稻“百亩核心区”产量达795.75公斤,超计划指标46.5公斤,“千亩展示区”产量亩产达714.1公斤,超计划指标14.1公斤,归朝百油“千亩展示区”产量达725.57公斤,超计划指标25.57公斤。百千万亩三片区综合平均单产679.7公斤,比项目区2008年单产562.86公斤,平均亩新增产量116.84公斤,新增总产量260.78万公斤,可实现新增产值521.55万元,共有板仑、归朝、那能、洞波、新华5个乡镇30个村委会253个村小组10790户农户受益。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带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今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县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我县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及水稻生产的总产量和质量,有效促进我县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4、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序进行。我局严格科技项目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对科技项目从市场调查、立项开始,到成果转化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今年通过筛选确定并组织实施县级科技项目3项,即《剥隘六位村100亩吨糖甘蔗高产创建》、《优质洋鸭养殖试验》和《200吨莽草酸等八角系列产品深加工》,目前各个项目正有序进行着。

  (四)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日常科普工作突出新视点。

  1、拓宽科普宣传渠道。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科技下乡宣传100场(次)的任务,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需要,在县城和深入乡镇、中小学、社区、军营和企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二是牵头组织参与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五月科技活动周、法制宣传、节能减排、文山三七发展条例、九月科普宣传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三是及时开展甲型H1N1宣传工作。今年4月在美国、墨西哥先后发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呈蔓延趋势,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使我县广大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恐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个人防范能力,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我们及时制作甲型H1N1流感症状、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展版和编印甲型H1N1宣传资料,在县城和各乡镇进行巡回展出和资料发放,把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挂图和资料张贴到科普宣传栏内进行宣传。四是把去年与农、林、水、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的实际实用、通俗易懂的涉及种养殖业、环保、卫生、地震等知识的30种科普宣传资料重新修改,印刷6万册随车免费发放。一年来,共开展“科普大篷车”下乡宣传105场次,展出各种知识展板680块(次),出动宣传工作人员3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再推科普新高潮。

  2、科普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在13个乡镇、3个村小组、两个社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不锈钢铝合金科普宣传栏18个,并为乡镇和社区订购了全年的《综合科普挂图》、《专题科普挂图》等挂图,乡镇科技助理员、村科普宣传员根据村民对科普知识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科普挂图和宣传资料,成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生产实用技术、生活百科等知识的“小窗口、大世界”。二是建设配套科技活动室153个(145个村委会8个村小组),配套课桌椅4545套,配套广播器材150套,各种科普图书、农村实用技术资料2万余册,技术光碟500多张。

  3、积极开展边疆和谐文化村建设。根据《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文山军分区政治部、文山州文化局、文山州民政局关于印发<文山州军民共建“边疆和谐文化村暨边防乡村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兴边富民“七个一”标准,在田篷镇沙仁寨村、和平村,木央镇大坪村3个村实施站、栏、员、农技协建设及培训等工作,通过开展工作,除沙仁寨没有建立科技活动室外,其余已全部按照“七个一”建设完成工作任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