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强化科技措施扎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产创建活动是新时期推动粮油生产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我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项目的10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省科技厅的方案要求,县科技局和农业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搞好片区设计,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科技培训,技术落实到位,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种植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方式、统一培管技术、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经过县乡两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22319.05亩,占计划面积2万亩的111.6%。经测产,那能水稻“百亩核心区”产量达795.75公斤,超计划指标46.5公斤,“千亩展示区”产量亩产达714.1公斤,超计划指标14.1公斤,归朝百油“千亩展示区”产量达725.57公斤,超计划指标25.57公斤。百千万亩三片区综合平均单产679.7公斤,比项目区2008年单产562.86公斤,平均亩新增产量116.84公斤,新增总产量260.78万公斤,可实现新增产值521.55万元,共有板仑、归朝、那能、洞波、新华5个乡镇30个村委会253个村小组10790户农户受益。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带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今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县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我县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及水稻生产的总产量和质量,有效促进我县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4、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序进行。我局严格科技项目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对科技项目从市场调查、立项开始,到成果转化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今年通过筛选确定并组织实施县级科技项目3项,即《剥隘六位村100亩吨糖甘蔗高产创建》、《优质洋鸭养殖试验》和《200吨莽草酸等八角系列产品深加工》,目前各个项目正有序进行着。
(四)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日常科普工作突出新视点。
1、拓宽科普宣传渠道。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科技下乡宣传100场(次)的任务,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需要,在县城和深入乡镇、中小学、社区、军营和企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二是牵头组织参与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五月科技活动周、法制宣传、节能减排、文山三七发展条例、九月科普宣传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三是及时开展甲型H1N1宣传工作。今年4月在美国、墨西哥先后发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呈蔓延趋势,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使我县广大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恐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个人防范能力,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我们及时制作甲型H1N1流感症状、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展版和编印甲型H1N1宣传资料,在县城和各乡镇进行巡回展出和资料发放,把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挂图和资料张贴到科普宣传栏内进行宣传。四是把去年与农、林、水、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的实际实用、通俗易懂的涉及种养殖业、环保、卫生、地震等知识的30种科普宣传资料重新修改,印刷6万册随车免费发放。一年来,共开展“科普大篷车”下乡宣传105场次,展出各种知识展板680块(次),出动宣传工作人员3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再推科普新高潮。
2、科普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在13个乡镇、3个村小组、两个社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不锈钢铝合金科普宣传栏18个,并为乡镇和社区订购了全年的《综合科普挂图》、《专题科普挂图》等挂图,乡镇科技助理员、村科普宣传员根据村民对科普知识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科普挂图和宣传资料,成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生产实用技术、生活百科等知识的“小窗口、大世界”。二是建设配套科技活动室153个(145个村委会8个村小组),配套课桌椅4545套,配套广播器材150套,各种科普图书、农村实用技术资料2万余册,技术光碟500多张。
3、积极开展边疆和谐文化村建设。根据《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文山军分区政治部、文山州文化局、文山州民政局关于印发<文山州军民共建“边疆和谐文化村暨边防乡村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兴边富民“七个一”标准,在田篷镇沙仁寨村、和平村,木央镇大坪村3个村实施站、栏、员、农技协建设及培训等工作,通过开展工作,除沙仁寨没有建立科技活动室外,其余已全部按照“七个一”建设完成工作任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