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写作大全

县农业发展现状及规划

fanwen
  (一)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1、粮食总产量由“九五”期末的8.2万吨增加到9.4万吨,增14.6%,年均递增2.5%;

  2、人均占有粮由“九五”期末的286.8公斤增加到311.4公斤,增加24.6公斤,增长8.6%;

  3、种植业总产值由“九五”期末的21972万元增至23622万元,增加1650万元,增长7.5%;

  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九五”期末的1055元增至1650元,增加600元,增长56.87%,年均递增9.46%。其中来自种植业收入586元,增加62元,增长11.8%。

  5、推广杂交水稻品种40个,增长4倍,推广杂交玉米品种30个,增长4.5倍,两杂推广率达95%以上,比“九五”期间增近二十个百分点,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2%,增加23个百分点;

  6、平衡配方施肥累计完成69万亩,增长17%,种植绿肥12.35万亩,增长31.5%;

  7、农作物综防统治面积达82%,病虫害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2%。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1、种植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2005年,全县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种植结构由2000年的60∶11∶29调整为48∶15∶37,粮食作物比重下降、经济作物比重逐年提高。

  2、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以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为重点的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3年以来,得到贵州省科技扶贫资金的大力支持,三年项目总投资47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00万元,群众自筹175万元。累计完成建设规模11500亩,种植种类为茄果类、早玉米、马铃薯、早熟苔蒜等。采取“借种还种,滚动发展”的运作模式,实行项目实施责任到人。项目涉及9个乡镇,40多个村10000多户,其中贫困户为8000多户,占总实施户的80%以上。向社会提供优质无公害商品蔬菜1865万公斤,创产值2109万元,项目农户户均种菜增收2000多元,人均增收400元。通过项目实施带动全县发展大规模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扩大脱贫面。

  (2)夏秋反季节蔬菜示范项目顺利进展。在廷牌镇和周覃镇实施的无公害夏秋反季节蔬菜种植示范面积0.5万亩,带动农户种植1万亩。其中大白菜种植示范0.25万亩,核心示范面积403亩。经对核心示范区进行测产验收,种植一季白菜(403亩)可提供无公害商品蔬菜61.98万公斤,实现产值55.76万元,投入产出比1∶3.34,实现纯收入44.45万元,户均增收1120.39元,人均增收248.98元(与同期水稻相比)。

  (3)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获得成功。全县21个乡镇累计种植马铃薯9.9万亩,其中脱毒种近7万亩,加工型马铃署高产示范栽培完成1.5万亩。据各点实测验收,最高亩产量为2625公斤,最低为1128公斤,平均亩产量为1516公斤,经分级分类,商品率达78%,亩产值为827元,投入产出比为1∶2.36。高产栽培示范项目总产值为1240万元,为示范农户带来714万元纯收入,户均增收413元。经济效益显著高于小麦、油菜等作物,示范效果明显。

  (4)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项目效果显著。九阡李、脐橙、葡萄、甜茶等产品为我县特色农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在省内外有较高声誉。为了发挥资源优势、品种优势、区域优势,2005年新增种植九阡李3000亩,脐橙面积近500亩,葡萄2000亩,甜茶1000亩,全县水果、茶叶面积40000多亩,每年新增挂果面积2000多亩。特色果(茶)种植已逐步形成规模,成了农民增收的拳头产品。

  (三)抓好生态农业示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沼气建设任务5200口,分布在全县二十一个乡镇实施;在全县7个乡镇开展“三沼”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6400人次。全县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技工共49人,乡级服务网点14个,服务面达到56个村4600户。新建生态示范村八个,分别为交梨乡大坪村;三合镇三郎村;周覃镇板村光、拉近村、播花村、三江村;大河镇营寨村、龙场村。采取国家补助和群众筹资办法,生态示范村共建成沼气池1115口,“三改”756户。

  在搞好沼气建设的同时,结合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5181项目,完成了5所小学校舍的维修,建成了3所农业培训中心,建成水池111处,解决了28263人、23313头(匹)牲畜的饮水困难,使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生态示范村已显现出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