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提出了平台承载、集群推进园区化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了六大园区,为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招商引资是靠园区平台集聚的优势引来的,不是口号喊出来的。我们几十年招商引资没有大突破,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平台空间狭小,一个仅6平方公里的开发区也没有形成富集生产要素的优势。我们按照空间集中开发、资源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的原则,规划、建设了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循环经济、冶金管材等园区,为招商打基础,为转型筑平台,为未来谋发展。
—— 我们提出绿色崛起、环境优先、生态化环境发展战略,实现了建设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迈开了向全国园林城市进军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市绿化投资2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128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投资20亿元,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40万平方米,覆盖率达到了87%;污水处理投资5亿元,新建配套管网357公里,污水处理率由49%达到78.2%;城市气化率由75%提升到95%;供水管网投资4.19亿元,供水普及率达98%以上;环卫基础设施投入5.1亿元,城市道路机扫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
—— 我们提出中国古都、天下大同品牌化文化发展战略,着力打造文化之城、休闲之都、朝圣之地,构建文化旅游大产业。我们从国际文化旅游发展经验中找规律,从全国文化旅游市场中找定位,从文化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中找方向,提出“一主两翼”的文化旅游构架。云冈大景区建设、名城古都保护、北岳恒山整治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大古都的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 我们提出高效集约、龙头带动现代化农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效化、集约化。“十一五”期间,设施农业由1万亩突破8万亩,龙头企业由80户增长到135户。
—— 我们提出高点起步、适度超前的人本化社会发展战略,大规模推进民生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安置房工程582万平方米、65460套,总投资100亿元;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458所、建设面积211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开工建设市级医院、卫生学校、疾病预防等10个项目,总投资24亿元;解决市属关闭破产企业318户、近8万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善后问题,费用36亿元。
二、关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任务
按照省委提出的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要求,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 跨越发展为目标,“十二五”期间,大同要实现经济总量翻番,再造一个新大同。目标非常明确,任务异常艰巨。必须有打大仗、打硬仗、打胜仗的思想和精神准备。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打好文化牌,走出转型路,创造特色城。
文化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文化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明。一个民族的振兴是以文化的复兴为先导的, 而一个民族的衰亡也是以文化的泯灭为先兆的。如果说历史文化成果记载着一个城市曾经创造的辉煌,那么现实的文化发展则反映了一个城市当今的文明进步水平。文化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记忆、城市的内涵 、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靠文化来立世和扬名的,没有文化的城市等于没有灵魂,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名城。
文化遗产资源是大同最为宝贵、最为独特的文化优势。它是文化理想的旗帜,历史情怀的表达,民族精神 的象征,高贵价值的体现。大同有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有一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岳恒山,有一个中国大古都。一个城市拥有这么多稀缺的文化资源,天下少有。这是老祖宗2000多年为我们留下的文化家底和财富,我们必须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做出无愧于历史、无负于时代的文化大文章。3.28平方公里历史风貌完整的古城,是大同的文化身份和地标。“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强力推进,完成保护修复的基本目标。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名城古都保护的成功经验,深化、细化名城保护的规划、修复和实施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文化基因,一点一滴地扩大和保护城市记忆的特征。在多层建筑拆迁区修复,要充分注意商业模式,吸引世界级品牌企业按照保护规划,参与古城保护与复建,共同打造古城的高贵价值。要力避古城保护的同质化,在历史依据充分的条件下,适当复建一部分北魏、大唐、辽金、元、民国时期的建筑,使大同古城成为一个从北魏到近代的历史建筑博物馆,美轮美奂,稀世特立,尽显名城风采和文化魅力。
标签: